荀子与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观比较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与亚当斯密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但他们的人性论还是有不尽相同之处。本篇论文首先从欲望与私利两方面着手,以理解荀子与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尽的,需要经过适当的疏导与控制,才不至于扰乱社会秩序。亚当斯密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的欲望;他认为一般人最在乎自己的举止行为是否受到认同,而这就构成了各人心中的欲求。接着分析人性论对他们各自经济观的影响;在经济伦理观方面的理解,是透过分工与分配两方面的分析。分工与分配都是富国裕民的积极手段;荀子认为需要有制度化的等级区分,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亚当斯密在这方面的考虑,主要表现在分工对人的智力产生弱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在“看不见的手”的导引下,把富人在满足个人欲望的过程,转化成一个对穷人进行公平分配的行为。论文在最后论述造成两人思想异同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历史环境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两人思想的差异,而他们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对人文的关心,则表现了他们对社会伦理的共同关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