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n6Ni16Si7和Fe/graphene界面处氦原子行为的原子尺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能由于其清洁、无污染且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核能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人类能源。近年来,随着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核聚变堆的迅速发展,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是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开发适用于先进堆型的抗辐照结构材料变得更加迫切。然而,现阶段能够满足对应极端工况环境的传统材料很少,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抗辐照结构材料。由于界面会对辐照缺陷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材料中引入高密度界面是公认的设计发展新型抗辐照材料的重要策略之一。针对核嬗变反应产生的氦原子(He)容易在界面处聚集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研究了He原子在Fe/Mn6Ni16Si7和Fe/graphene界面处的稳定和扩散行为。Mn6Ni16Si7是铁素体/马氏体钢在辐照条件下溶质原子在晶界位置处偏析所形成的重要析出相。为了研究该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对He原子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e原子在Mn6Ni16Si7析出相、α-Fe基体以及该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界面处的行为。计算发现Mn6Ni16Si7析出相可以作为He原子的捕获位点;进一步研究表明在Fe/Mn6Ni16Si7超胞结构中He原子容易在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处稳定存在;此外,无论在Mn6Ni16Si7析出相中以及界面位置,He原子都会促进空位的产生。另外一方面,由于新近的研究发现金属/石墨烯复合材料比金属基体具有较好的抗辐照特性,而不锈钢是先进核反应堆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因此,为了探究不锈钢/石墨烯结构材料是否具有潜在的抗辐照特性,本论文以Fe/graphene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e原子以及本征缺陷在该界面处的行为。结果表明Fe与graphene之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相比于α-Fe基体和graphene,界面处的本征缺陷的形成能更低;此外,He原子在Fe/graphene界面处具有更大的迁移势垒和结合能,这表明He原子进入界面处较难,但是一旦He原子进入到界面,就会被界面很容易捕获,即界面可以作为氦原子的陷阱。以上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材料中界面的存在增加了He原子的稳定位点,可以成为捕获He杂质的陷阱,从而降低基体中He的浓度,有利于改善核嬗变反应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本论文的理论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界面对嬗变元素He的聚集行为影响机理。
其他文献
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目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比如在风、浪联合作用下基础结构管节点会产生疲劳损伤,此时如何准确预测海上风机结构疲劳极限承载力成为影响海上风机整体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及下一阶段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开发的主流设计水深为40m-60m,此时从经济性角度出发,导管架成为海上风电场基础结构的最佳选择。因此,本文以设计水深为40m-60m的导管架基础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计算海上风机结构运动响应
能源短缺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我国低品位热能丰富,特别是南海地区海洋温差能储量巨大,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然而,能效低、投资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商业化应用。与此同时,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可从根源上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属于能量密集型产业,以传统化石能源作为驱动能源不仅能耗成本高,而且会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积极开展海洋温差能、太阳能、工
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分析了河东煤田中南部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特征和构造史、埋藏史、热史、煤有机质成熟史特征,对区内主煤层煤层气成藏史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下主煤层埋藏过程和古地热场演化分别经历了沉降—振荡—抬升和正常—高异常—正常的三个阶段;煤有机质成热过程主要是三叠纪的深埋变质作用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热变质作用,两个阶段内生成了大量煤层气,其中,后者具有二次生烃的性质;本区煤层气成藏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临床医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医案进行总结归纳,来探讨江苏省中医院王居祥主任辨治大肠癌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期能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按照研究设计制定的数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收集到来自2016年07月至2020年07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王居祥主任门诊的大肠癌医案329诊次。首先建立原始数据Excel汇总表,将数据进行统一规范化处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高效、绿色的燃烧技术和碳捕集方式,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只要通过冷凝就可以将CO2和H2O分离,不消耗额外的能量。探寻合适的载氧体是化学链燃烧取得进一步进展的关键,天然铁矿石具有经济环保、抗烧结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天然铁矿石载氧体反应活性低,限制了基于天然铁矿石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的大规模应用,因此需要对天然铁矿石载氧体进行修饰以提高反应活性。本文采用K、Na、Ca
学位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状况对我国建筑节能以及社会综合能源消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制冷剂泵动力型BIPV/T制冷剂系统所存在的换热效果差、工质分液不均、电池覆盖率低等问题,对原有系统进行了改进,并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我国明确提出了在2030年要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排放中和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因其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合了地热能利用技术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即区域分布式热泵系统。
褐煤是一种低阶煤,约占煤炭总储量的40%,水分含量高是褐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对其使用影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清洁且高效的利用褐煤对环境保护和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生物质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资源,因其来源广,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传统的煤热解过程中由于煤炭中的氢元素含量较低导致焦油产率较低和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的产率较低,而生物质具有高H/C比,可在共热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