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型城镇指以历史文化类遗址遗迹或民风民俗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城镇。这类城镇一般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建筑群或历史文化街区,或传承了历史民俗民风,或比较全面的彰显某一时期或历史存续期间的地方特色与传统风貌,或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和科研考察意义,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本文根据历史文化型城镇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旅游业发展特点,将我国历史文化型城镇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北方旅游城镇、南方旅游城镇和西藏青海旅游城镇。北方旅游城镇位于中原文化集聚地,文化底蕴深厚,但其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模式不成熟,不利于城镇建设与旅游业的结合,因此,研究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南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特点和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强调对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提出促进齐都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我国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开发的内容主要界定为文物古迹、乡土建筑、城镇环境、本地居民、城镇空间形态、行为景观和历史墟存等七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旅游发展特点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对南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南北方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脉络等差异,需要探索适合北方特点的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开发模式。 本文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系统由产业经济分系统、资源环境分系统、社会环境分系统和历史文化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由4个准则层、8个子准则层、30个指标组成的北方历史文化型城镇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淄博齐都镇为例进行分析,反映出2004-2010年7年间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齐都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基本实现阶段,初步形成社会文化效益、产业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趋势。最后,根据理论与系统分析结果,提出齐都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坚持“资源保护、政策导向、多方参与、均衡发展”的方针,即以可持续理念及系统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坚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发挥政府职能,调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和整体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