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复合材料贮箱跨尺度层次化分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d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可设计、耐腐蚀等优点逐渐受到低温工程领域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其在航天运载器低温推进剂贮箱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由于低温轻质无内衬复合材料贮箱服役时处于高温差和高压力差的循环状态,并且复合材料内部纤维与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很大,所以当其冷却至低温时,树脂中将产生十分显著的拉伸应力。另一方面,树脂系统在低温时会由于内部分子链的收缩而变脆,使得其失效应变显著降低。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内应力和树脂降低的失效应变共同作用,会引起缠绕层中基体微裂纹的产生,从而导致液体燃料的泄露,即结构功能失效。鉴于此,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有限元法建立了低温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本构关系,提出了一种包含完整微观应力场的复合材料跨尺度层次化分析方法,实现了热-力耦合作用下低温复合材料贮箱的跨尺度层次化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是973计划课题(2014CB0465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372058)中相关子课题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低温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本构关系基于黏弹性材料Maxwell本构模型,研究了低温下树脂材料的本构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假设纤维材料性能不随温度变化,选取六边形代表体积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观力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低温下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纤维体分比和纤维的微观排列对低温复合材料热力学本构关系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包含完整微观应力场的低温复合材料跨尺度层次化分析方法通过施加周期对称边界条件得到了代表体积元的微观应力场,结合叠加理论提出了一种低温复合材料的跨尺度层次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能进行低温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跨尺度分析,还可以实现低温复合材料结构响应的跨尺度分析,在得到了实际载荷下结构的完整微观应力场后,可以结合组分材料的强度准则直接对组分材料进行强度判断。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本文跨尺度层次化分析方法的正确性。3.实现了热-力耦合作用下低温复合材料贮箱的跨尺度层次化分析基于纤维和树脂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考虑了温度变化在组分材料中引起的热应力,实现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贮箱的跨尺度层次化分析。算例表明温差较大时热应力可能直接引起基体破坏并导致贮箱功能失效,热-力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贮箱的临界损伤机械载荷会降低。
其他文献
流固耦合作用的研究在航空、航天、水利、建筑、石油、化工、海洋以及生物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液体晃动对火箭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大型贮液管在地震激励作用下产生的
电网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网建设后评价是对电网建设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总体校验回顾的重要工作,随着电网建设高峰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用电总量不断增加,电网建设不断增加,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靠故障检测人员徒步开展巡视的陈旧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电力发展的现况。以故障指示器为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速度更快、更安全可靠的电气化铁路的期望也越来越大。接触网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接触网异常状态频频出现,
城市中发展相对成熟的老城区,用地性质基本不发生变化,土地发展使用情况比较稳定成熟,本文针对这种区域,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分类负荷中长期预测模型,为在此基础上得到小区负荷空间分布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多准则、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方法能力,考虑到多个因素,且分别以总量、总量增长量及增长率三个指标量建立AHP评价体系,融合了组合预测法的优点,优选出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作为智能电网实时数据平台的主要信息源,为实现互联大电网动态过程监控提供了技术手段。现阶段,传统电力互感器、二次内部装置、相量算法以及环境干扰等对PMU量测影响研究已经有效提高了模拟量输入式PMU的量测精度,但在智能变电站环境中,电子式互感器是PMU能否准确获取一次系统信息的关键,其对PMU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针对电子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以电力电子设备为代表的大量非线性负荷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引起电网中各种电压或电流质量问题,影响电网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不同类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由于其拓扑结构差异,补偿特性各异,只能解决单一电能质量问题。而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同时具有补偿电压谐波、波动和电流谐波的功能,能够比较全面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但是传统UPQC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对直流侧电压要求比较
配电自动化是改善供电可靠率、供电能力和质量,从而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途径。配电自动化不但能够有效提升配网调控、修试、运维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让广大电力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