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传策诗集校注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传策(1530-1579),字原汉,号幼海,又号“廓然子”、“抱一山人”,南直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偕同僚(张翀、吴时来)疏劾内阁首辅严嵩,引起明世宗震怒,被拘捕入狱。三人于1558年被谪戍蛮荒:张翀贬至贵州,吴时来贬至广西横州(广西横县),董传策则发配于广西南宁。董传策把发配途中的见闻及感受写成《奇游漫记》一书,流传至今。  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隆庆元年(1567),是董传策在广西生活的十年。董传策被贬谪到远离朝廷和家乡的瘴烟之地,闲暇之余,他经常游览岭南的名山大川,饱览祖国秀丽山河。寓居广西的十年,董传策游历广西乃至广东大部,参观名胜古迹,体察民风民情。他遇物感怀、触景生情,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采薇集》、《幽贞集》、《邕歈稿》三本诗集便是其十年之间之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描写广西山水名胜、刻画广西奇花异草、体察广西风土人情、叙写朋友之间赠答之作。这些诗都是董传策在广西十年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岭南的山水、花草、朋友、百姓让身处异乡的董传策摆脱了漂泊孤独之感,精神得到了寄托。当然,从董传策的诗文中也不免会流露出孤独寂寞、思乡之情。  本文主要是围绕董传策其人、其诗,尤其是诗集《采薇集》、《幽贞集》、《邕歈稿》的版本和校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对其人的探讨,了解董传策大致的生平;通过对《采薇集》、《幽贞集》、《邕歈稿》的分析以及概述,了解董传策的文学创作情况;对其三本诗集进行校注,对其中每首诗的字、词、句和典故在尊重原作的情况下进行精心的解释与梳理。通过做这些工作,使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董传策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文创作特色。
其他文献
眷村文学是眷村作家的集体怀旧书写,“文化身份”是贯穿眷村作家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眷村作家怀旧书写的分析,尝试阐释怀旧书写建构了怎样的文化身份,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