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性理论到“第三条道路”——吉登斯政治理论探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吉登斯理论初始多为一般性的介绍,随之是对吉登斯理论的某些专题性研究,而对吉登斯理论的内在逻辑、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尤其是理论实质以及现实意义,尚缺乏整体的研究和把握。   本文试图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开始,通过对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与“第三条道路”的内在逻辑的探讨,通过对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的阐述,探析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实质,进而阐述我们研究吉登斯理论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理论构成了吉登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基础。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实质是吉登斯基于对现代性的特定理解,基于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和发展,提出的适应高度变迁的现代社会的治理理论。本文认为梳理清楚吉登斯理论的内在逻辑,揭示其理论实质,对我们深入把握当代社会发展进程,对了解当代西方政党政策的流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以及对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李庄案”引发了法律界的热议,热议的背后是价值的衡量、政治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较量,是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立场选择的结果。法律方法在“李庄案”中再次扮演了工具的
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同时也让人们真正认清中国当时的现状,从而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
体育冠名权是一种新型的权利类型,是体育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体育冠名合同是冠名权运作的机制,是由物的名称权到冠名权的介质。我国立法并没有对体育冠名权和体育冠名合同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