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休闲空间中人群活动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or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夜经济的逐渐繁荣,夜间时段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主要时间,商业休闲空间作为市民就地休闲旅游的新宠,活动夜态化现象更为显著。然而现有的公共空间设计仍一直基于白天的环境需求进行,较少考虑白天及夜间空间使用者心理和活动需求的差异,不利于空间的全时性使用。因此,探讨不同社会属性的空间使用者在不同时段对空间的需求差异对促进公共空间全时性使用十分重要。本文在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商业休闲空间的全时段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以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及环境认知为切入点,采用活动注记法、问卷调查法和行人计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人群结构、使用者知觉认知以及使用者行为三个方面分析白天与夜间使用者行为需求及特征规律差异。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包括第1、2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提出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综述,了解目前夜间空间环境的研究现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创新点。第2章是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和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并总结环境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到第6章,是对商业休闲空间的空间使用的实证研究。其中,第3章为调研设计,主要介绍案例的选择、研究对象、案例概况及调查方法;第4章为空间使用者的构成与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分别根据不同观察日及不同时段分析人流量、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及性别结构的变化,总结不同人群的出行目的和环境需求;第5章为使用者的知觉认知与时间相关性研究,主要包括昼夜心理特征差异、环境需求和环境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第6章为空间使用者行为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分别研究步行行为、休息行为、游戏行为和观演行为四个商业休闲空间主要行为活动的昼夜行为特征差异和环境需求差异。第三部分为结论章节,是对前面六个章节内容的归纳总结。研究发现:(1)夜间时段为商业休闲空间人流量最多的时段,不同属性人群的出行时间具有不同的时间偏好;(2)白天与夜间由于视觉环境的差异,会引起使用者心理感受和知觉认知的变化;(3)使用者的活动在昼夜间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规律,因此昼夜的环境需求也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共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为实现区域棉花种植面积信息的快速监测,利用2014年新疆奎屯市农七7师125团棉花不同生育期内2期关键期HJ-CCD数据影像,分别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的分层监督分类法和专家知识决策树(CART)分类法,基于研究区棉花与其他作物物候和光谱差异提取棉花种植面积和位置,并对两种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监督分类法与专家决策树分类法都能有效的提取棉花的面积,棉花总面积精度达96%以上,位置精
主要介绍煤矿采空区输电线路铁塔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采取的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搬迁施工方案。具体介绍了500kV左潞Ⅱ线90#铁塔地理位置及危险概况,并根据其地形地貌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