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曲,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民间传统节庆、民俗礼仪场合、日常待客等宴饮时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本课题中所研究的陕北酒曲,在陕蒙晋交界地区最具代表性,其中,陕北神木酒曲已被收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酒曲这一演唱行为已被视为一种地区的文化习俗。本文以“陕北酒曲音乐”为考察对象,以陕北榆林神木地区为田野个案考察地点,运用民族音乐学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对其历史渊源、形成发展、音乐形态、生存空间与现状发展深入的探究分析。文章由绪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构成。首先对中国的酒文化、酒文化中的音乐表达以及酒曲概念做了回顾梳理与界定;其次,从酒与歌生成的依附性与必然性所共同呈现的时空关系,逐步考察了酒曲这种音乐品种所折射出不同时空下的生活样态;再次,从音乐形态特征、表演行为特性以及音乐多渠道来源与嬗变三个方面还原音乐艺术特色;最后,通过酒曲音乐的社会功能、非遗语境中的生存现状与保护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三方面对当下酒曲音乐生活现象进行阐释,讨论变迁问题的同时重新审视酒曲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本质。音乐溶于传统生活的方式而存在,是对本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反衬与对照,一切发展与保护离不开回归生活世界意义的探讨。结论处本文将散布于各章的论点集合,共同树立本文的结论并引出了新的思考。以期以小见大,进而深入开垦陕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