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中国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推进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以及产业分工体系合理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产业转移的实践经验显示,由于不同地区利用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不能够必然实现经济起飞。  近几年,中国掀起了东业西进的热潮,产业转移研究已成为当前学术界、政府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研究”为主题,以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案例,着力于围绕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在积极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产业转移影响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四条路径——资本注入、技术溢出、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关联强化,进而深入分析了该影响的理论传导效果与受制约的情形,并辅以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成败经验。  其次,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理论,构建了产业转移影响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测算模型,包括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总量的增长效应测算、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测算、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技术溢出测算以及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关联的强化效应测算。在此基础上,选取1997-2007年这一时期作为研究范围,应用上述测算模型测算了东部产业移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  更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成果对我国产业转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产业转移之所以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因为产业移入会对承接地的资本、技术、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关联等产生直接影响,更主要的是能够通过产业间关联和地区间关联对这四方面进一步形成关联带动。在产业转移实践中,产业转移经济效应的实际大小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地区“转移什么产业”、“产业怎样转移”,一些产业移入可能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二是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经济社会情况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欠发达地区政府“该为而不为”、“不该为而为”以及“错为”,则必然无法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甚至会放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潜在风险,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以拉美引以为鉴。  2、从中国1997-2007年东业西进的实践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获得了大量资本注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与东部地区的前向经济关联强化(主要提供原材料、能源)。然而,这一时期中国西部地区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长期技术进步方面相对受益少(尤其是在2000年以前由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阶段)。当前及下一步承接产业过程中,中国政府能否持续明确自身定位并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对于最大程度发挥产业转移效果及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新疆大学图书馆参与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在红色文化育人中的具体举措,分析了图书馆发现其在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空间布局、服务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基于2000~2007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手段获取的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时
该文分四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国债流通市场的基本结构,及国债流通市场监管的动因和基础.第二部分,风险分析,国债流通市场不规范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使其发展脱离
什么样的广告具有销售力,这是一个非常见仁见智的问题。影响销售力的原因有很多,但决定广告销售力最关键的因素是对于产品利益点的定义和筛选!也就是对你所要广告的产品或服
土地流转的惠农政策为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也为开展农村牧区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了可能。通过对乌海市农区范围内土地
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N-分带鉴定基础上,通过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I)的染色体配对分析对本室育成的5个普通小麦-簇毛麦异附加系进行细胞学稳定性分析。在被测的
该文立足于金融市场深化与经济发展理论,在定性回顾了江苏金融市场20年来深化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金融资产相关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江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寸经济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ft X-ray from 0.35 μm pulse laser-irradiated aluminium planar target at laser intensities 10~ 13 -10~ 15 W/cm~2 on the Xingguang-II
该文从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的历史需要出发,概要地总结、分析了中国公共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与现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广泛借鉴其他市场经济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票据和票据市场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着重指出当前发展中国票据市场无论是对信用制度的重建、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银行经营管理的改善、金融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