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测量系统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测量技术是确保加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位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物理量,大量生产实践中需要对其进行精密测量。位移测量中以光栅为代表的传统栅式位移传感器,其测量精度主要依赖精密刻划技术的刻划精度。磁场式时栅传感器通过建立相对运动“双坐标系”,将空间位移量转换为时间量完成测量,实现大栅距下的精密测量,回避了传统栅式位移传感器依赖精密刻划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弊端。但是,磁场式时栅传感器又对整周开槽的等分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受目前机械开槽精度的限制,磁场式时栅整周开槽的等分精度难以保证,从而制约其测量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磁场式时栅传感器存在槽间距较小且需要人工绕线的缺点,从而很难保证整周绕线的一致性,给传感器引入了新的误差源,再次制约传感器精度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采用标准件构建时栅的新思路,使用制造精度可以达到计量等分精度的标准件—滚针作为时栅磁场耦合单元,从而提高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整周磁场耦合单元的等分性,同时采用标准件构建时栅可以实现传感器绕线的机械化,提高绕线效率,消除人工绕线所引入的误差,从而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时间测量空间原理、磁场式时栅传感机理及行波合成方法,建立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磁路数学模型。(2)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建立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仿真模型,重点对传感器的有效半径和磁路气隙长度进行优化,总结两者的设计规律,建立90对极仿真模型,将其仿真结果与场式时栅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仿真优化结果设计90对极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原理样机。(3)设计基于SOPC技术的信号处理系统,使整个测量系统结构更加紧凑,信号处理性能更高,同时设计电阻链移相电路解决低频激励源下,因传感器频率响应速度慢,而带来测量速率较慢的问题。(4)实验研究,原理实验验证样机驻波信号和行波信号的产生;性能测试实验对标准件构建的新型变磁阻式时栅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及频率响应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标准件构建时栅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时栅整周磁场耦合单元的等分性,使得传感器原始误差比场式时栅减小约50%,经修正后测量精度在±2″以内,同时采用所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可以将传感器的测量速率提高32倍,解决了低频激励源下,传感器测量速率较慢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提高微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VxWorks的发动机快速原型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发动机快速原型控制系统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发动机点
在工程应用中,湍流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诸如航空研究中面临的机翼绕流、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油气混合流动以及飞行器表面由湍流涡生成的噪音等问题。因此,在航空发动机中
以远红外聚酯纤维、木棉纤维以及棉纤维为原料,纺制不同混纺比的多组分功能混纺纱线及织物,对比分析不同混纺比的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成纱质量以及织物的保暖性、抗菌防螨性
IC10合金是正在发展的一类新型高温材料,由于其具有低密度、高熔点及良好的塑性等优点,因此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器选用的理想高温材料,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材料本构关系
电容位移传感器因其高分辨力、高频响和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可实现对旋转轴回转精度、往复机构运动特性以及检定工件尺寸、平直度等的测量,被广泛应用于超精密定位和超精密测量
学位
在现代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为准确测量井眼参数,提高井眼轨迹控制力度,使钻头精确命中目标油层,钻井工艺中普遍采用了随钻测量技术,随钻测量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进行井下信息实时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自动化检测是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擒纵轮半自动视觉检测仪集视觉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设计于一体,为高精度、自动化检测机械手表零件擒纵轮而研制的。本文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于疾病的早期检查发现越来越重视,开发方便准确稳定的生理指标检测仪器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这对于实现全民普适化医疗保障的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氧的参与。人体充分吸入氧,使足够的氧溶入动脉血液中,对维持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医学上认为,人体组织缺氧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严重的甚至直接危及生命。人体吸入的氧绝大多数随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