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菌剂研发及其在乳制品浮渣厌氧消化中的应用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e2004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合细菌是一类不产氧进行光合作用的兼性厌氧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营养物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本文主要研究了自制光合细菌菌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最适生长条件,并将其作为微生态制剂,在中温(37°C)条件下探究浮渣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试验研究表明:1.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景观河河床底泥中驯化出抗污染能力强、快速生长光合细菌复合菌群,将其命名为光合细菌菌剂(YDEM1)。根据菌落和个体形态特征从YDEM1中分离纯化得到了 6株菌(PZ-1~6),它们在YDEM1中所占的数量比例超过99%。通过16SrDNA碱基序列比对,发现PZ-1、PZ-2、PZ-3、PZ-4、PZ-5和PZ-6分别与DNA数据库中的粪产碱菌、粪产碱菌、光合细菌(红杆菌)、芽孢杆菌、睾丸酮从毛单胞菌和解糖假苍白杆菌最相似,相似性分别为99.5%、99.8%、99.5%、99%、99.4%、99.3%。虽然PZ-1和PZ-2的菌落和个体形态特征有差异,但通过16S rDNA碱基序列比对,发现PZ-1和PZ-2同为粪产碱菌。表明,光合细菌复合菌群YDEM1中主要由5株菌组成。2.为了实现光合细菌菌剂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研究了 YDEM1适宜扩大培养条件,试验得出:a)光合细菌菌剂的最优培养基为DL-苹果酸3.0g/L、碳酸氢钠1.Og/L、氯化铵1.0 g/L、硫酸镁0.2 g/L、氯化钠1.0 g/L、磷酸二氢钾0.3 g/L、磷酸氢二钾0.5 g/L、氯化钙0.05g/L、丙酸钠0.3g/L、酵母膏1.5g/L。b)光合细菌菌剂在开放环境下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7~8,温度为30℃,接种量为15%,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3.研究了 60~80℃中温热预处理及时间对浮渣可生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a)在80℃下热预处理的浮渣,流动性得到增强,粘性也随之下降,且形成明显的上清液分层。b)在热预处理2h时,SCOD的增长率为40.8%,氨氮的增长率为7.6%。之后,随着热预处理时间的增加,SCOD和氨氮的浓度均明显上升,当热预处理时间达到16h时,SCOD和氨氮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12.6%和27.4%。考虑到成本及效率,建议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热预处理时间定为2h。4.以自制光合细菌菌剂YDEM1作为微生态制剂,在中温条件下通过厌氧消化对乳制品浮渣进行处置。经过30天厌氧消化,乳制品浮渣的TS去除率为36.8%,VS的去除率为52.0%,T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5.8%和86.6%,乳制品浮渣处置减量化、稳无害化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为临床常见危重病,发病急剧且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很高。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病理过程涉及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
福州马尾大桥主桥为跨径布置(71+83+123.5+240+123.5+83+71)m的连续箱梁桥,结合该桥长联、大跨、多跨等特点,对其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降低梁体自重,该桥主梁采用钢—混混合梁(跨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全数字化乳腺癌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本院引进的美国GE钼、铑双靶全数字化乳腺机.回顾性分析利用此机器检查发现的86例88侧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及临
文章首先就RTP相关概念作出必要的说明,而后进一步对RTP协议之下的MPEG-4数据传输展开讨论,对于加强该领域的认识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给予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12只)、(I/R组,12只)和NAC治疗组(
<正>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发现循环血中的EPCs具有参与损伤内皮的修复和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能力,有助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进程[1-2]
文章旨在分析影片主人公樊远平的人物形象特点。在深入探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揭示人物形象背后的现实意义,并运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知识,分析人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患者,例数为90例,时间从2017年4月开始,至2018年4月结束,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及观察组(45例)。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常被用来装设在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
射电天文学最初是基于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设备而发展起来的,在它后续的发展中也都强烈地依赖于在观测中引入新技术方法,在仪器设备应用于观测时又会导致意外的新发现。射电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