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转录组深度测序数据筛选到了 4条线纹折麻蝇寄生东亚飞蝗时差异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对其生物学信息进行了分析。在东亚飞蝗雌性成虫不同发育时期(性成熟期、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葡聚糖微珠或感染不同浓度的藤黄微球菌来模拟免疫挑战,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合东亚飞蝗雌性蝗虫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等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和酚氧化酶等免疫相关指标,分析和探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在东亚飞蝗繁殖与免疫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线纹折麻蝇人工寄生东亚飞蝗后,取其脂肪体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EDG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得到了 CL7471、CL12613、Unigene20743和Unigene24864等4条差异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CL7471、CL12613、Unigene20743和Unigene24864基因的 cDNA 序列全长分别为 2209、1861、692及1627bp,开放阅读框依次为1374、1065、363及1206bp,分别编码468、354、120及40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依次为48.89kDa、37.22kDa、12.98kDa及42.03 kDa。通过同源比对结果,其中CL7471、CL12613和Unigene24864基因具有胰蛋白酶结构域,属于胰蛋白酶家族。Unigene20743可能与胰岛素生长因子有关,含有一个胰岛素生长因子结构域。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东亚飞蝗雌性成虫受到寄生物入侵(注射葡聚糖微珠模拟寄生)时其体内的4种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CL7471的表达在性成熟期、交配前期和交配期都出现了上调,且注射浓度越高效应越显著;与此相反,Unigene20743基因则在注射葡聚糖微珠后出现明显的表达下调。CL12613和Unigene24864等两个基因的表达在受到葡聚糖微珠侵入时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且表现规律不明显。与繁殖相关的卵黄原蛋白基因Vg及其受体基因VgR,在性成熟期和交配前期受到葡聚糖微珠侵入时表达被抑制,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而在交配期则影响不明显。结合葡聚糖微珠侵入可诱导蝗虫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升高的结果,显示CL7471和Unigene20743这两个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可能通过下调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与转运,从而提升免疫活性,在东亚飞蝗雌性成虫的繁殖与免疫调控中发挥了作用。3)不同发育阶段的东亚飞蝗雌性成虫受到病原菌感染(注射藤黄微球菌)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CL7471的表达在性成熟期、交配前期出现了上调,但在交配期受到了抑制;脂肪体中的Unigene20743基因则在性成熟期受到抑制,交配前期和交配期的表现是注射低浓度微球菌抑制表达,注射高浓度微球菌则出现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卵巢中的Unigene20743基因表达被抑制。感染藤黄微球菌对CL12613和Unigene24864等两个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明显。Vg和VgR在感染藤黄微球菌时表达受到抑制,菌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感染藤黄微球菌同样可以诱导蝗虫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升高。这些结果同样显示CL7471和Unigene20743可能参与了东亚飞蝗雌性成虫繁殖与免疫的调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