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新的减震技术,已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出优异的耐震性能,它不仅适用于新建房屋设计,而且也为旧房的抗震加固和珍贵历史建筑物的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是橡胶基础隔震体系,并联隔震体系还没有在我国抗震规范中提及。本文针对并联隔震体系的自适应保护特性、滑移隔震支座的试验研究、并联隔震体系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等和构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全面地论述了并联基础隔震的自适应保护特性。论文指出了并联隔震体系中橡胶支座与滑移支座所承受的竖向力在地震水平位移过程中相互转移的特点,说明了这种竖向力转移使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具有自适应保护特性;同时论文还给出了支座竖向力转移的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考虑支座承受的竖向力变化时,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比不考虑支座竖向力变化时的最大水平位移有所下降。 2.通过对滑移隔震支座的静摩擦试验和动摩擦试验,研究了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和滑移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指出了已有摩擦力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个新的摩擦力模型,并建议了相关的系数取值。 3.研究了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能量设计方法。论文采用双线型滞回模型,对并联隔震体系进行了耗能反应分析和单质点的弹塑性能量反应谱分析,综合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和隔震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探讨了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地震总输入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并联隔震体系的非弹性标准能量设计反应谱和相应的能量设计方法。 4.研究了并联隔震体系的优化设计。论文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把滑移隔震支座耗散的能量与地震输入能量的比值,称为耗能比例因子,以耗能比例因子最大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隔震层最大滑移位移、残留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系数等约束条件,分别输入不同场地不同幅值的地震波,研究了并联隔震体系四个地震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屈服剪力系数和第二隔震周期的最优取值范围。 5.对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设计和构造提出了建议。论文对并联隔震体系隔震层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议,并以某工程为例用SAP2000对初步方案的合理性和隔震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一些主要部位的构造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在现代的大型火电厂的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中,由于装机容量大,为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使结构的梁、柱具有很大的截面高度,加上厂房结构为了满足工业流程的要求,常常会产生错
由于未达标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及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城市污染河流治理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工程技术有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
正渗透工艺作为膜处理中的新型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的耐污染性能、出水水质优良等优点。由于无需外加压力,减弱了滤饼层的形成和运行成本,使正渗透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备受关注。传统工艺处理后污水排放入自然水体造成的水环境中污染物,对淡水资源和近海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使用来源广泛的海水作为汲取液稀释后直接排放,可满足高渗透压及安全无毒的汲取液需求,在进一步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了工艺的简易性,也由于正渗透对污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是利用预制空心板的概念,是新型混凝土结构类型。现浇空心楼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软件分析和公式计算,软件分析有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日本的分析软件Sup
随着南昌市昌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直接以风化千枚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而目前对千枚岩风化程度的划分尚不明确,对千枚岩中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取值以经验为主
水泥搅拌土植入T(工)形桩围护技术是用传统的水泥搅拌桩松动土体形成流动状水泥土,在水泥土凝结前,植入钢砼T(工)形桩,凝结成复合挡土止水帷幕墙体,结合支撑或锚杆,形成完整的围护
低温低浊高氨氮水一直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难点。由于松花江地处高寒地区,水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低温低浊的特点;虽然松花江水质虽然逐渐好转,但会出现季节性氨氮超标。同时,在
碳纤维CFRP加固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不增加结构自重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但直接在构件上粘贴碳纤维,碳纤维和混凝土界面易发生剥离破坏,同时碳纤维应力滞后二次受
本研究针对一般水厂消毒之后可能产生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的问题,考察了真空紫外体系处理这类污染物的效果。以2-氯酚为研究的目标化合物,重点考察了可以影响其在真空紫外体系下
供水管网是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厂水输送至用户过程中应保持水中有一定浓度的余氯,以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氯消毒由于具有灭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