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题研究中国传统年画在上个世纪的几次演变,以及演变背后的因由,期望能对当下年画的未来发展研究有所借鉴的意义。具体从导致传统后画演变的因由,以及具体的年画作品入手,研究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年画的传统语言是如何进行转换,演变出何种图式。论文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研究,运用纵向观的方法进行历史的分期,遇到具体历史时期的情况则进行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研究分析。 依存于民俗而产生的中国传统年画发展到今天,不同的历史阶段演变出一些新的形式。我们现在谈论到“年画”,其概念本身已经有些混淆,所以本文首先探讨了“演变”主体——中国传统年画,确定了它的具体概念和定义。传统年画发展到清末民初,发生了自身的改良;在全国解放前的延安和解放区则出现了新年画;1949年新中国成立,11月,中央文化部作《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这场以中央文件的郑重形式宣告开始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新年画作品,无疑,他们是传统年画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重大演变形式。文革十年动乱时期的年画创作作为特殊时期的文艺美术,也出现了一些特别的情况。到了文革后的20多年里,情况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建设方向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人们的生活内容发生了丰富改变,这一切都导致了传统年画在新时代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演变形式。 虽然时代变迁,但年画一直以不同的面貌出现着,并产生了多样的演变形式,这与我们中华民族悠长稳固的传统文化和普遍对民俗需要的大众心理有关。当然,这种传统文化的需求心理的确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年画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证实了年画的形式或其演变形式终究会保留下来,并出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