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与环境福利效应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资本流动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施加到一国经济中,在极大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转移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产业梯度转移经济规律控制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引进FDI承接了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污染密集型产业,如化学、能源、橡胶、塑料、制革、纺织等产业,给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社会福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来研究FDI、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和环境福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思路是: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机制(包括污染密集型产业界定、转移动机、国内外动因、转移形式、转移特征、转移区位选择等)——实证分析,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检验“污染避难假说”理论,并分析投入污染密集产业的FDI对环境福利的正负效应——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的安排。 第二部分:FDI与环境问题相关理论回顾。介绍三种理论:一是污染外部性对产业比较优势决定论,从而理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基本动机。二是介绍产业转移一般理论,以分析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三是介绍环境管制与污染产业转移理论,主要介绍“环境竞次论”和“污染避难假说”理论。这是阐述FDI流动和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关系的主要理论。 第三部分: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机制分析。首先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界定。其次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形势、转移特征、国内外转移动因、转移区位选择等方面详尽阐述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 第四部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检验“污染避难假说”。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首先是对从东部沿海地区污染产业的FDI投资规模、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其次结合外商投资污染产业的出口和“三废,,排放状况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以此检验FDI工业产值与国内工业产值与污染排污量(三废)的关系,探讨FDI在沿海地区污染密集产业的投资特征并检验“污染避难假说”。最后,分析上文实证结论对中西部地区的启示,预测污染密集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趋势。 第五部分:FDI对环境福利效应影响分析。主要针对投向污染密集产业的FDI对环境福利产生的正负效应进行论证。 第六部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对冬春喜温蔬菜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蔬菜新品种洛椒条椒28号、洛椒条椒68号、公牛长茄亩产2 610.7kg、2 541.3kg、3 266.9kg,比对照增产6.76%、3.93%、8.2%,亩增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微课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微课教学意义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起着里程碑阶段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微课及其特点展开概述,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微课来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以供广大计算机教育者同行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提升;有效性  一、微课及其特点概述  (1)微课的含义  微课指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但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全面达到小康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谋求经济增长,无疑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
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和垄断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因素,能有效地反映行业
学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弱势群体呈现扩大趋势,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清华大学非盈利组织研
学位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优化Winxp系统,包括如何减少磁盘占用空间和怎样给系统提速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公共支出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重要的政策工具,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那么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现实背景出发,按照政府职能分类,把公共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国防支出、行政支出及其他支出五类,研究1978年以后我国公共支出的总量及结构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