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好课”评价基准的探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以来,课程建设更具灵活性,地方、学校更具自主性。不过,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教什么”及“怎么教”模糊不清的问题。为更加直观解决那些问题,学校体育界开展了“好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然而,纵观这些年体育“好课”的说法则是众说纷纭。且最近几年把量化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等作为评价好课的方向是否合理,亦值得商榷。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统筹考虑体育课程“育体”的本质属性和课程教育“文化”的共性,以“传承运动文化”和“形成新人”为体育课程价值立足点探析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为研究目的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已有的体育“好课”评价基准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审视。指出,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的做法,实际上将体育课置于学校课程教育之外;一刀切式,如“掌握特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为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的做法,实际上无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违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初衷。概括而言,之前的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及价值取向,均未能立足于体育课程教育应有的存在根基之上。(2)从体育课程“育体”的本质属性与课程教育“文化”的共性统筹考虑,认为体育课程的评价基准及价值取向应立足于传承运动文化和形成“新人”。即,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是传承运动文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运动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进而,以此为基点,提出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为:因材施教、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全面发展、推陈出新。还围绕体育课程教学结构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设计了体育“好课”的评价等级表。(3)基于前面的论证,日本体育教师山本真美的“8秒钟跑、目标跳远、往返耐久跑”为分析对象,总结出三个案例为体育“好课”的共性及独特性;概括而言,通过教材加工,三个案例均做到了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运动学习中来,还兼顾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同时还突出解决了各运动教材的重难点等。通过探究体育“好课”的评价基准,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好课”有着清晰的定位,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目标,促进了体育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是沿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轨道运行;其次以“传承运动文化”和“形成新人”为体育课程价值观下的评价基准是对体育课程价值、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规律本真的体现,其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学习进步和运动认识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探究体育“好课”评价基准能够把握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厘清体育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运行机制,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最可靠、最有效、最直接的反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论述了AutoCADR14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和程序开发特性,并简要介绍了正在研制的膜结构CAD系统前后处理部分的组成、功能和主要实现方法。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提高基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问
目的 比较在改变病情药(DMARDs)基础上用矿泉和淡水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48例AS患者随机分类放泉浴治疗试验组和淡水浴对照组,二组水温同为38~40℃,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共60次;同时均口服柳
目的 研究磁化矿泉浴对健康飞行人员的康复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124例健康飞行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磁化矿泉浴,对照组62采用单纯矿泉浴,疗程前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SOD。
基本情况 2013年,公司按照广东省供销合作社部署,以省、市、县共建“新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粮油连锁超市进县入镇工程,网络终端进一步夯实。2013年5月天润公司组建广东新供销
自1915年,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诞生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与西方钢琴音乐相比较,中国钢琴音乐尚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并不多见
本文针对目前重力坝地震反应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作用,考虑坝体分缝时的接触非线性的静动组合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根据这一方法的思想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放到重要位置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外发展合作金融的经验对我们现在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
该书使用截至2016年的最新气候系统资料、采用最新技术分析方法、吸取最新气候科学研究成果,对变化了的中国气候进行再分析、再认识,是一部精准刻画当代中国气候、全面反映中
司法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应围绕着审判体制、检查体制、侦查体制、执行体制和司法行政实务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