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谐振环的可调吸波器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可以吸收太赫兹波的器件开始不断地涌现。但现有的太赫兹吸收器由于尺寸过大和电磁性质有所局限,导致其出现吸收频率单一、调谐深度比较小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具有较小尺寸的可调吸波器件以提高吸波器件的可集成性。基于石墨烯纳米尺寸的吸波器件能够对太赫兹波进行可调吸收,可以很好地弥补早期吸波器的不足,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电磁波吸收器件中。石墨烯有着显著的光、电、力、热、磁性质,它的表面电导率能用电压控制或者化学掺杂的方法进行动态地调节。石墨烯在太赫兹波段可以支持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定结构的石墨烯能对入射电磁波进行选择性的散射和吸收,并增强局域电场强度。本文提出的石墨烯可调吸波器可以通过改变模型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来实现可调谐单频、双频以及多频带的吸收增强。本文对石墨烯吸波器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实验,并用频域有限积分法计算了石墨烯吸波结构的吸收曲线。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同心环、偏心环、开口环、叠加模型等模型的调谐吸收效果。我们的仿真结果表明,同心环的耦合可以实现双频带吸收,开口环的缺口位置旋转可调控多频带的吸收,叠加模型可以实现吸收峰的线性叠加。本文所研究的石墨烯结构能与入射电磁波产生共振耦合作用并增强了周围的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还能通过结构参数的改变进行吸收波长调谐。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基于石墨烯的化学势对吸波性能进行动态调控。本文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基于石墨烯结构的可调谐吸波器件的设计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而且有望在可调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学和光学性质,因而在生物材料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中的拓展,研究金纳米颗粒特定组装结构及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各国政府积极制定政策限制企业碳排放,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目前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H9是一株分离自西藏传统酸牦牛奶的优良益生菌株,其发酵乳具有ACE抑制活性和降血压活性。本文研究目的是为探究L.helveticus H9对发酵乳贮藏稳定性
目的叶酸受体在鳞状细胞癌中有高表达,通过构建可以靶向定位的纳米级金属聚合物探针,再与阿霉素(DOX)、秋水仙碱(COLC)有效地加载在这种材料中(FA-GCGLD-DOX/COLC),分别在体
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其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探测深度好的优点,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随着电子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尺寸持续减小,界面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效地进行热管理是提高器件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材料的热传输性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薄膜
研究表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益于脊髓损伤(SCI)后的功能恢复,本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人热休克蛋白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hHsp70-ND2,并探讨了不同诱导时间对小
内切木聚糖酶和β-木糖苷酶都是非常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它们在食品、饲料、造纸、纺织、能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耐盐酶在高盐浓度下仍然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应用
Banach空间中的凸分析理论有着极其精妙的性质和作用,这些凸分析的理论推动着Banach空间几何理论的快速和深层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Banach空间中的凸性研究已有了极大的进步
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评判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将更加多元化,比如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平均吞吐量、用户传输时延以及对网络新型业务的支持能力,为优化以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