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内外不少工程的隔震支座都放在地下室悬臂柱顶部。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种采用较为普遍叠层橡胶隔震器与地下室悬臂柱组成的串联的结构方案作为整体考虑很少。悬臂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不少工程的隔震支座都放在地下室悬臂柱顶部。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种采用较为普遍叠层橡胶隔震器与地下室悬臂柱组成的串联的结构方案作为整体考虑很少。悬臂柱顶端即叠层橡胶支座底部转角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串联体系的水平恢复能力。这种在实际工程中已有应用较普遍的串联隔震体系,很少见到相应的力学分析和将悬臂柱挠度及其产生的转角考虑进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先分别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分类说明,并主要阐述了基础隔震控制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论述了本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单一弹性支座的稳定性分析和叠层橡胶支座的各种分析模型,同时还介绍了以组合橡胶支座为基础的串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文根据周锡元等提出的串联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橡胶支座单独进行分析,先求解出临界力得到橡胶支座相应的临界转角;再将悬臂柱从串联体系中单独分析。当橡胶支座处于大变形时悬臂柱实际上受力为偏心受压且P—△效应使悬臂柱挠度变大,影响串联隔震体系复位能力。将悬臂柱等效为均质杆,考虑P—△效应可解出悬臂柱底端转角。用钢筋混凝土悬臂柱屈服弯矩,可得到悬臂柱顶端的临界转角。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叠层橡胶支座和刚度不同柱串联体系进行了分析;相同柱子截面施加不同竖向荷载串联隔震体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叠层橡胶支座和串联隔震体系位移应力对比,得出叠层橡胶支座和串联隔震体系应力分布破坏机理,初步得到橡胶支座底部转角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本文对两种截面四个试件的串联隔震体系进行静力实验,得到了不同刚度悬臂柱顶端转角与串联隔震体系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对大桥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状态进行安全评估,以及通过概率性分析得到斜拉索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指标,为斜拉索
索穹项结构是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全张力结构体系,这种全新的结构形式一经出现便以其新颖的造型、经济的造价、巧妙的构思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该结构充分利用钢材
国外抗震设计规范多遵循了“R-μ基本准则”,即不论处于哪一个设防烈度分区,在设计用地震力降低系数R和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之间都存在同样的对应关系。而我国现行《建筑抗
尔古沟-万波沟古滑坡位于美姑河坪头水电站厂址区Ⅲ区岸坡上,为一斜向顺层深切岩质滑坡。滑坡前缘高程610m,后缘高程约1200m,滑面最大埋深达282m,体积约8500×10~4m~3左右,属特大型超深层滑坡。地表上呈现上部相对平缓、中部凸出、前缘变陡的典型滑坡地形特征。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明显,滑坡区中部及后缘发育Ⅰ#、Ⅱ#两条与坡面走向近一致的深拉裂带。受构造应力作用,垂直层面的“X”节理、平行岸
本文中用页岩陶粒替代碎石拌制沥青混凝土,铺筑公路面层。沥青陶粒混凝土除了具有普通沥青混凝土的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养护维修方便和可再生等一般优点之外,还具有自重
随着这几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更为广泛的应用,结构耐久性问题日渐突出,钢筋锈蚀是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鉴于钢纤维在建筑工程应用中
在综合国内外的RCS组合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以用复合焊接环式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为框架柱、以六边形蜂窝钢梁为框架梁的组合结构。由于该组合
徐变是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固有特性,自混凝土开始应用以来徐变问题就已伴随其中。随着混凝土品种的不断创新和混凝土新型结构的研发,徐变机理和混凝土结构中徐变效应研究亦将不
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利用阻尼器对超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