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视域下的《思问录》主旨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践哲学视域下进行《思问录》的主旨研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王夫之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对既定概念框架和已有解释原则的反思,我们发现王夫之与唯物主义的相遇不是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展开的,而只能于方法论的层面上进行。《思问录》作为船山晚期成熟的思想著作,其在理论起点上就表现出一种对纯粹主体主义的拒斥与批判。强烈的经世致用情节凸显出王夫之对感性经验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关注,而这一理学史上的思想转折就集中体现在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的自我更新之上。与唯物主义相似,王夫之也用一种基础条件论的因果观来解释世间万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就是完全等同的。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指认因为缺乏主体性、能动性的维度而与船山思想中生生不已的实体性概念“气”相距甚远;而《思问录》中谈及的“物”也因为仅仅只是感性的存在,亦无法具有如“物质”一般的形而上学性质。阐释者们从马克思哲学中挖掘出的“旁观者”与“行动者”不断移动的双重视角似乎为唯物主义与王夫之哲学进行会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这种契合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有限接近。对马克思而言,实践虽然可以泛指一切感性活动,但其起点仍然在于对物质生产的强调。但在继承儒家“杀身以成仁”传统的王夫之看来,根本重要的不是生存,而是道德。《思问录》的理论目标正是要走向现实的道德自我与现实的伦理行动。对王夫之思想的实践哲学阐释并不是为了要用西方的文化来肢解本土的思想,而是希望以一种当代意识进入到哲人精神世界的深处,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和重新登场寻找新的契机和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历史形象十分复杂。他没有接受过正
多年来,我县玉米螟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为探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201 1年我们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为全县玉米田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提供
张爱玲,这位被称为“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的四十年代中国著名女性作家,她作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奠定者和推进者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字笔触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
普通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价值,但尚不能测定梗塞范围和左心功能。Maroko等应用心前区多导联心电图标测法,观察犬冠状动脉结扎后体表心电图ST上升之总和(∑ST
期刊
去年,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号召,批判了资产阶级权威散布的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形而上学观点,走出医院大门,深入农村调查
何谓“节奏”?《礼记》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辞源》解释:“音乐的高下缓急。”书法的书写过程从下笔开始到点画,再到结体以及结体与结体之间、行与
该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在一般性地审理个体生命与道德教化的关联的基础上,从历史、价值目标、过程、策略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逐一加以审理.在具体审理现代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