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与《艺苑名人传》体例比较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名画记》和《艺苑名人传》这两部巨著都可谓是艺术史上的开山之作,它们在为后世提供一份当时艺术家的珍贵资料的同时,分别构建了东西方艺术史写作的基本框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每一位美术史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经典。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却有相当多可比性。从内容上来看,瓦萨里和张彦远都有关于艺术的起源、艺术史分期、品评标准的确立的讨论,但是从写作模式和关注焦点来看,二者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旨趣。  本文从两位作者的写作体例出发,运用平行比较的方式对两本著作成书结构、书写模式、语言特色、关注焦点等方面进行共同性和差异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写作特色的学术传统,深入挖掘形成这种写作模式的文化渊源和民族价值观。  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张彦远和瓦萨里的写作意图以及《历代名画记》和《艺苑名人传》的全书结构,进而分析了二者不同的写作动机对其画史写作体例与关注焦点的影响。  第二章首先总结两本著作中描述艺术作品方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瓦萨里写作模式的学术渊源来自西方的艺格敷词的修辞手法,张彦远对于绘画作品的描述方式则与中国的“比兴”法以及身体隐喻的传统紧密相连。最后,笔者以东西方语言的不同特点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支配两位画史编撰者在描述时对描述方式加以选择的文化根源。  本文第三章以“如何记录艺术家”为出发点阐述了《历代名画记》与《艺苑名人传》对此问题不同的侧重点。瓦萨里和张彦远的描写方式各有千秋,但二者都非首创,而是效仿前人:瓦萨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写作体例,张彦远则受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一文启发。在本章的最后,笔者通过分析中西方不同的人本主义传统,为两部画史中对于艺术家不同的关注点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最后,文章指出《历代名画记》与《艺苑名人传》写作体例的差异直接受到两位作者不同写作意图的影响,进而言之,两部著作不同的成书结构、关注焦点和描述方式都有着深层的文化根源,而比较研究的目的也正是指向这种根源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该文以服装设计中的材料的再创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服装与材料的关系、材料发展的历史及趋势,指出服装材料再创造对材料的审美艺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并从材料再创造的发展历
后现代音乐广义上是指现代音乐之“后”出现的,“反”现代主义的音乐。其中,偶然音乐和不确定音乐具有解构的I胜质,可被称为“解构主义音乐”。解构主义音乐是通过两条道路形成
先秦诸子百家里,老庄之“道”独树一帜,其中,庄子之道以追求高度个人解放、内心自由的“逍遥”的美学精神对随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各类艺术的发展与流传起到了极为重要与深远的影
“三农”问题是中国之痛,解决“三农”问题是当下社会和时代的重大命题。   为改变农村现状,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发展,社会各行业都在探寻希望之路,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共领域
学位
“第六代”是一个使用已久的能指,但其历时态的所指总是在不断漂移,共时态的所指则充满着丰富的异质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暧昧所指背后,第六代导演作品艺术追求与商业属性之
希区柯克是一位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的电影艺术家和导演,并被人们称颂为悬念大师,由于这种特殊地位,希区柯克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对象。不过,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视听
随着近些年我国学习钢琴的人数骤增,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钢琴教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和全面,笔者所研究的教材《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是我国钢琴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尚未涉及
20世纪艺术用极富时代特色的形式和理念使此前几千年的美学和艺术传统被颠覆,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视野。  但是,当沃霍尔宣称:商业艺术是纯艺术要走的下一步;村上隆著书高
吴哥窟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建筑风格,其特征不仅体现在其主殿布局中,而且在独特的外观造型取胜。在结构上,吴哥窟的坐东朝西和南北对称在高棉庙宇中独树一帜,是区别吴哥城中其
学位
当代中国画的走向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当西方现代美学思潮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中国画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则成为每一个中国画家,甚至是每一个有着较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