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东新安县客民科举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新安县客民因清初政府实行招垦政策,陆续来到新安县定居,刚开始是耕种军田,以“军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与清以前就居住在此的“本地人”从一开始就分属不一样的“系统”。随着客民的增加、国家政策的变化,两者在资源、文化等的矛盾也随之加深,其中之一就反映在“科举学额之争”上,这场斗争开始于大致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地人”以客民有原籍可归,应返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为由,导致这些客民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开始被排除在科场外长达34年之久,客民也与“本地人”展开斗争,直至嘉庆七年(1802年)以获得单独为他们设置“客籍学额”而告终。以这场“学额之争”为切入点,对客民的科举情况展开分析,了解到新安县客民在除去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几十年外,即“学额之争”前和获得“客籍学额”后,相较“本地人”而言,科举都处于劣势的情况,表现之一就是没有“精英人才”的产生,除去因受“本地人”阻挠被迫离开科场近40年之久(实际上嘉庆九年(1804年)才开始参加考试)这一重要原因外,还受客民自身发展水平、本地人对地方教育资源的掌控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贯穿清一代,此外还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从18世纪中期开始在东南亚、北美的开发,促使大量客民向这些国家外流,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随之降低。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客民在新安县的科举情况,了解客民迁入新安县后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客民发生的变化。
其他文献
钢铁行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所有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钢铁企业逐渐出现资源耗费多、管理效率低、监管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Cu^2+与茜素红(ARS)-H3BO3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Cu^2+使ARS-H3BO3配合物在587nm处的荧光猝灭,并且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研究结果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我们必须明确和谐社会是美好社会,但不是无矛盾、无差异、无冲突的社会;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劳工状况、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日趋严重.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特别是近期推行的SA8000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居安思
试验表明,在SCN^-存在下,Cu(Ⅱ)能被抗坏血酸还原为Cu(Ⅰ),Cu(Ⅰ)与SCN^-形成CuSCN沉淀,该沉淀在丙醇与水分相过程中,能很好的浮选于丙醇,水界面之间,通过测定Cu(Ⅱ)浮选率,能间接测定SCN^-的
吴楚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文化,在长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10月于鄂州大学召开的首届吴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吴楚文化这一新的课题。与会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社区资源和社区成员组成成分也变得异常复杂,城市社区管理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互联网技术具有跨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