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3O4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它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良好的可逆性、长循环寿命及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MnO2、NiO和Co3O4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因氧化还原准电容表现出的优异电化学性能,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Co3O4纳米材料由于形貌可控、制备工艺简单和高的电导率成为超级电容理想的电极材料,也是复合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的理想基底。  本文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3O4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研究水热反应的时间、温度等参数以及电解液浓度对对Co3O4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95℃水热反应8h,能够在三维泡沫镍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多孔Co3O4纳米线,单根纳米线的直径约为40nm,长度大约3um。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电解液浓度为3M KOH时,样品在1mA/cm2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836F/g。  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热法分别在三维多孔Co3O4纳米线阵上复合NiMoO4和Co(OH)2,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3M KOH的电解液下测得Co3O4@NiMoO4复合电极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和面积比电容高达1168.5F/g和5.17F/cm2,并且在50mA/cm2的电流密度下,Co3O4@NiMoO4复合电极的质量比电容和面积比电容仍分别有551F/g和2.48F/cm2;Co3O4@Co(OH)2复合电极材料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其质量比电容和面积比电容为1579F/g和3.3F/cm2。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大于两种单一电极材料两者之和。  最后,通过采用水热反应和恒电位沉积两步法制得了Co3O4@PPy核壳结构的纳米线阵列复合结构,研究了这种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o3O4@PPy核壳结构的形成是PPy先在Co3O4纳米线上成膜,并经过二次成核形成纳米薄片形。所制备的PPy纳米薄片为大表面积的皱褶状,能大大增加核壳结构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离子的有效吸附,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Co3O4@PPy核壳结构的纳米线复合电极,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和质量比电容分别为4.9F/cm2和2017F/g,远高于单一Co3O4纳米线阵列电极的面积比电容和质量比电容(0.85F/cm2和836F/g)。在5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Co3O4@PPy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仍保持较高的面积比电容(2.5F/cm2)。同时,交流阻抗分析表明,Co3O4@PPy核壳结构的复合电极的电导率高于单一Co3O4纳米线电极。
其他文献
目前在摩托车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国于1996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1年实施的新国标GB
该文着重讨论了有关偏振光干涉技术和器件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有一定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置级滤光器,它是复杂的二维光谱仪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讨论了空间太阳望远光学
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频率变换过程中,不同频率的两束光入射到非线性介质材料中,会以混频(Wave Mixing)的形式产生第三束光。当信号光与泵浦光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是集目标探测技术、快速高精度激光跟踪技术、激光测距技术、光电测角技术、精密光机设计、系统校准与误差补偿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精度空间坐标光学测量手段,在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展示、科普教育作为其基本功能的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博物馆)也正在由传统科技馆向数字科技馆转变。而随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固态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它具有光效高、寿命长、能耗低、可靠耐用、响应快、体积小、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光二极管L
该文首先叙述了稳像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通过对电子稳像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数字电子稳像系统的构成方案,简单叙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和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技术越来越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部分,而光通信系统的光源是光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光纤激光器作为一种常用光源,对其的研究将有十分重要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一新兴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推进物联网的建设,加速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
在昆虫运动仿生研究中,由于昆虫运动测量方法的限制,直接来自于昆虫活体的实验数据非常有限,这大大限制了该项研究的深入发展。本论文以开发昆虫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获取昆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