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行为人出于牟取非法利益之目的,给养殖户饲养的牛注射麻醉药剂,致使该牛处于“病牛”状态后,采取欺骗手段将该“病牛”低价予以收购,而后再给收购的“病牛”注射缓解麻醉药剂,待牛恢复正常状态予以销售。对前述行为如何定罪,理论和实务上多有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对相关罪名构成要件要素的不同界定和理解。本文在全面梳理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罪名中存有争议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前述行为合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人出于牟取非法利益之目的,给养殖户饲养的牛注射麻醉药剂,致使该牛处于“病牛”状态后,采取欺骗手段将该“病牛”低价予以收购,而后再给收购的“病牛”注射缓解麻醉药剂,待牛恢复正常状态予以销售。对前述行为如何定罪,理论和实务上多有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对相关罪名构成要件要素的不同界定和理解。本文在全面梳理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罪名中存有争议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前述行为合理定性。本文四万余字,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案情基本情况。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案由,诈骗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二、案件介绍,引出本文所要探讨的争议行为内容,即单某等人先后实施了给牛注射麻醉药剂使牛处于病态,而后采取欺骗手段低价收购“病牛”并予以销售的基本内容。三、分歧意见,即对案中行为人的行为如何处理的不同意见,共归纳了四种观点,主要集中在单某等人先后实施的注射麻醉药剂行为、低价收购“病牛”并销售行为的刑事定性上和罪数认定上。四、争议焦点,是对分歧意见产生根源的总结。本案争议焦点有四点:第一,注射麻醉药剂行为是否分别属于破坏生产经营罪中“其他方法”范畴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毁坏”行为;第二,低价收购“病牛”行为能否评价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以及诈骗数额是否包括行为人向受骗人支付的价款;第三,销售的牛、注射的麻醉药剂和缓解麻醉药剂以及销售行为本身能否分别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食品”、“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危险物质”和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投放行为;第四,关于本案的罪数认定争议,主要围绕争议行为是否成立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等犯罪形态展开。第二部分: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部分。该部分着重对争议焦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具体分为六个子部分。其中第一个子部分围绕破坏生产经营罪“其他方法”合理界定展开,具体分析了该罪的行为对象、具体行为方式及特征和司法实践中适用情况,得出破坏生产经营罪中“其他方法”应限定为使用毁坏财物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而非以任何方法实施的行为;第二个子部分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探讨故意毁坏财物罪“毁坏”行为方式的本质特征,并认为应当采用“效用侵害说”来界定,即任何有损于物之效用的行为都是“毁坏”;第三个子部分主要通过比较分析诈骗罪的基本构造学说,以探求诈骗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并着重探析了诈骗行为方式、诈骗数额认定方法等内容,得出诈骗罪应当采用“五要素说”,认定财产损害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同时立足整体财产损害说,认为应当综合全面考量受骗人的实际财产损害;第四个子部分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相关问题的解析,主要围绕“食品”、“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和“掺入”等概念的解析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展开,并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刑法保护力度,在不违背国民预期的前提下对“食品”等相关概念进行合理解释,以保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第五个子部分围绕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保护法益和相关概念进行分析论述,得出销售注射了麻醉药剂和缓解麻醉药剂的牛,不属于“危险物质”且未危害公共安全;第六个子部分是为解决本案中争议行为引发的数罪名之间关系,在分析论证罪数理论学说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两种犯罪形态的样态特征和产生原因分析,得出使用注射麻醉药剂的方法与骗取“病牛”行为之间不具有牵连关系等。第三部分:案件分析与结论部分。通过法理分析部分深入细致的论证,根据该案事实,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诈骗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第四部分:案件研究启示部分。通过对本案的研究分析,根据该案事实,面对各类犯罪频发的大背景,既要发挥刑法保障法的屏障作用,实现刑法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的机能,又要整合全社会资源,协同发力,以积极的举措预防和应对犯罪。
其他文献
信托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其通过自身的特点和特色,肩负起联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任。今年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下,整个信托行业危机与机遇并存。信托行业的稳定性代表着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和稳定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信托公司增值税的税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和经营的重要一环,其对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财信信托公司为对象开展研究,
树木在自然景象中硕大健壮的外在形态、变幻万千的动势之感以及交织盘绕的枝干线条,进而赋予了艺术家笔下形象的生命想象。笔者选取荷兰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与中国画家罗尔纯为东西方描绘树像的艺术代表人物,因两者笔下的树都具有同样的艺术共性:强烈的写意表现性、艺术感染力,并在艺术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梵高、罗尔纯力求表现树木的原生态与“真”,树木的形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揭开树木在画面中独特“另类”的
保罗·塞尚,作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虽然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向前探索了一个新的可能。但是,从根本上看,是恢复了一种消失很久的形式语言。早期古典画早就暗示了这种特殊的形式,即作品中共有的秩序感和真实性。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艺术的发展而消失,它们在塞尚的作品中完美呈现出来。艺术是具有连续性的,现代和传统并不是对立的两面。现代艺术不是舍弃传统,也不是跳跃传统。在时代快速发展下的艺术,同样可以从
中西方绘画空间是两个不同的空间系统,西方注重再现客观对象,中国注重主观表达对象。不同的空间形式传达出不同的审美倾向,两者在美术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史的梳理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空间的不同特点和中国绘画空间表达的自由度,研究中国绘画空间意识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发现中国绘画在美学致高品格、笔墨、意境、气韵生动的表达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需要而进行的偏技能型的教育形式,可以丰富劳动力市场,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老挝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历史动荡中一直没有机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86年老挝实行革新开放后,老挝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意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提高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研究老挝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对其历史、制度、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就能
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我国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党和国家对于开展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度关注,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意见来规范和指导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但依然存在种种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开展的先进军转干部采用的教育培训方式,对转业后安置到山东省淄博
柯尔尼留·巴巴是20世纪是罗马尼亚画坛乃至东欧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巴巴的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独裁、天灾给东欧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的苦难。他以极具个性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享誉画坛,对于中国油画的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有关巴巴研究的资料,查阅当代艺术类书籍,与自身的艺术实践相结合,关注巴巴近期在中国的展览,去现场观看巴巴的作品展并进行临摹学习,以图像学为主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关注各
本翻译报告依托的翻译实践项目是美国2012年出版的《社会学与人权:二十一世纪人权法案》一书中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其中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权,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当代世界上重要的人权类别之一的环境权,以及全世界在环境权方面的全球合作。这两个章节涉及大量学术术语,且行文严谨,说理透彻,长句、复杂句较多。在翻译实践中,针对英语与汉语学术文本在词汇、语法等领域的巨大差异,笔者主要依托卡特福德的翻译转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作者通过对英国颁布的《退出欧盟法》(2018)第十六章的翻译,探讨了法律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问题。该翻译报告首先对原文作了简要的介绍,该文本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18年6月26日正式签署的将现有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国内法,为英国“脱欧”后的法律承接做准备的《退出欧盟法》(2018)。其次,该报告阐述了翻译该法律文本的目的、意义和论文的结构。该报告的第二章介绍了被动句的定义,进
佛教作为泰国的国教,对泰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寺院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泰国教育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推移,现代教育系统已能够满足泰国民众的受教育需求,但是寺院教育依旧在泰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依然是部分泰国基层民众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运用了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泰国清迈地区佛学院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