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槽道结构的平板微热管毛细力表征及相关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微型化,各种IC芯片的高集成、高功耗及尺寸小所产生的高热流密度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高效地实现空间狭小且需精密温度控制的电子元器件的快速散热成为制约电子行业发展的关键,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选择设计了七种不同槽道截面的平板微热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按照设计图纸加工了三种不同结构尺寸的浅矩形微槽,接着又进一步加工出深矩形、浅V形、深V形以及Ω形四种不同槽道。然后分别选用水、乙醇、丙酮三种工质利用动态高度法对微槽进行毛细力测试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从而对不同槽道结构和工质种类对毛细力大小的影响进行性能表征。实验室自行设计并搭建可实现不同工况下平板微热管传热性能测试的平台。通过分析影响平板微热管相关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最终选定表征其启动性、均温性和传热性能的一系列评价参数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封装后的四种微槽结构的平板热管进行了启动性和均温性测试,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几种不同因素的作用。并对测试结果中传热表现最好的平板微热管进行表面优化处理,探究了表面性能变化对微槽通道毛细力大小的影响及其对微热管传热性能的提升作用。利用动态高度法进行毛细力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丙酮工质时毛细现象最为明显,乙醇次之,使用水工质时效果最差。三种不同浅矩形槽道的毛细力大小为:3#浅矩形>1#浅矩形>2#浅矩形;优选出3#浅矩形将其与其他几种不同微槽通道进行毛细力对比的结果为:深V形>浅V形>深矩形>Ω形>浅矩形。对封装后的四种微槽平板热管进行传热性能试验的结果为:深矩形>Ω形>浅矩形>V形,结果表明矩形微槽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最佳;Ω形轴向微槽因其开口尺寸小于主流道的水力直径且无尖角区的特殊结构,可大幅降低蒸汽与回流冷凝液之间的剪切摩擦力,使其所需的毛细驱动力减小,故其传热性能仅次于深矩形平板微热管;而V形槽道的毛细力虽大,但其角区面积只有矩形槽道的一半,故传热表现最差;在对传热性能较好的深矩形微热管槽道进行表面改性之后,其毛细力较改性前增大了10.4%,传热性能也明显增强。另外,本文所设计的平板微热管均有较好的启动性能和等温性能。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筋(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ar,FRP筋)在海洋、盐碱以及氯离子等恶劣环境中表现出了优良耐腐蚀性,利用FRP筋代替钢筋成为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筋可以根本上解决环境侵
当前的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风貌特色定位及要素选取缺乏依据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如何运用城市意向理论进行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前期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意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患者92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中国联通汕头市分公司采用充放电异口磷酸铁锂电池串接在基站开关电源与传输设备之间,实现了对网络传输设备的备电,且延长了市电停电时备用供电的时长,在提高网络运行安全保
GFRP管型钢混凝土组合柱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柱在本文中被提出,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GFRP管型钢混凝土组合柱集GFRP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的优点于一身,充分发挥了玻璃纤维材料的超强抗拉强度、低泊松比、高弹性模量的优势,内插型钢能有效提高核心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提高组合柱的抗拉和抗弯性能并且能消耗组合柱破坏时的能量,从而延缓组合柱的脆性破坏。GFRP管对型钢混凝土有超强的环向约束作用,使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长期以来,分泄长江流水,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吞吐调蓄型湖泊。洞庭湖湿地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330多种鸟类
采用DR-S02平面材料屏蔽效能测试仪、SCT-255智能测试仪、光学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挤压变形和热处理对Mg-13Gd-4Y-2Zn-0.5Zr稀土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
历史上第一家商业银行于1171年在意大利建立,名为威尼斯银行。从该银行建立之后,便出现了银行财务危机受经济发展影响的讨论与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世界的每
移动机器人在现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人类生活智能化以及生产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本文将云计算与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进“三农”发展的战略举措。如何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创新培育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温州农业创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典型模式所获得的启示,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对策。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章涉及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与梳理。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