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多年来,批判性思维培养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热点和主要教育目标。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国内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等领域。然而,近年来,由于黄源深提出外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外语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针对此症状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探索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上,但对于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的研究尚且不多。课程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中关系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其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关系被研究得很少。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讨其与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批判性思维现状如何?(2)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在批判性思维上有何差异?(3)课程设置在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起什么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某大学150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其中大一45人,大二50人,大三55人。研究者首先选用叶玉珠版中文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了解受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情况;其次通过调查受试所在学校的大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情况,并根据其课程性质和特点将这些课程归类为技能型课程和内容依托型课程;最后研究者通过个人访谈进一步探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尽管少数人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过关,绝大多数人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中表现良好。(2)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强的为大三学生,大一学生次之,大二学生排第三;具体到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大三学生在评价这一项最强,大二学生更善解释,而大一学生则在假设和归纳上表现较好。(3)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其中内容依托型课程比技能型课程对批判性思维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教育者可以从课程的内容和类型对批判性思维进行更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