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统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高频带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的特点,适用于在无线信道中传输高速的数据业务,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OFDM技术已被采纳为多种通信标准的物理层技术,被普遍认为将会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关注于OFDM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性能仿真。而OFDM无线传输系统的最终应用离不开其硬件实现。本文的实践构建了一个实际的OFDM无线传输系统的硬件实验平台,可供OFDM技术理论研究结果的验证和性能对比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OFD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介绍了OFDM系统的传输原理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一个基于OFDM技术的宽带数字无线传输系统方案,分析研究了如何构建一个基于FPGA(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实现的仿真和实验环境。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现有的系统信道编码部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道编码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RS-CC两级编码方案。首先分别介绍了两种纠错码的原理和译码方法,接着讨论了如何基于Verilog语言设计,在FPGA中实现完整的卷积码、RS码编码和译码器的功能,最后给出了其硬件仿真结果。
其他文献
用EMS诱变拟南芥Col-0后,从M2群体中筛选到一个生长发育迟缓的突变体drml,其寿限延长为150-180天。遗传分析表明drml是一个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遗传突变体。   我们构建了一
与抗原呈递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在抗原呈递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蛋白酶降解产生的肽类从细胞质里转运到内质网腔中。
本文对广东地区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的宿主范围进行调查,并对刺激隐核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皮肤生长、黑色素细胞形态、细胞活率、皮肤组织学观察及抗
随着互连网的高速发展,新的应用不断出现。要求当前和未来的网络设备具备线速和智能处理能力的同时,又需要高灵活性。通用CPU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已不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