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刻板印象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反映了人们对某一地域群体比较固定的认知结构。国内外对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十分鲜见,且研究范围多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意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地域刻板印象作一次跨学科探索。识解是认知的方式之一,在对外界事体的概念化过程中体现为策略性。国内外学者对识解有着不同的维度划分,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构架。本文以主观性识解为理论依据,详细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言语结构形式特点,以此探讨识解的策略性。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学广泛采用的自由联想测验问卷,对受试者进行倾向性测试,同时通过描写数据方法,搜集受试者的地域性言语描述。以此为据,一方面验证地域刻板印象的客观存在性,另一方面为言语分析提供语料支持。实验一采用网络问卷随机搜集受试者的地域偏好。结果表明,地域刻板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普遍对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呈现更多偏爱。地理距离也是人们作出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测试结果明确显示了人们对于家乡的偏爱。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来源及可改变性,随之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实验二采用标准的自由联想测验问卷,对湖北某高校120名大学生进行了针对湖北省的地域刻板印象测试。结果显示描述湖北省的褒义属性词远远超过贬义属性词,表明了受试者对湖北省的正面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地域刻板印象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经验,其次是媒介宣传,最后是群体效应。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地域刻板印象是可修正的。然后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综合实验搜集的语料和其他典籍文献语料对地域刻板印象的言语特征进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其识解的理据性。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参照认知经济学的心智成本概念得出地域刻板印象其实是基于心智成本的识解模型,反映了心智成本的极简策略。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地域刻板印象客观存在且明显体现在人们的言语行为中。从识解理论角度看,其主要体现在详略度,视角,凸显和情感四个方面。(2)地域刻板印象作为一个心智成本的识解模型能有效优化认知过程。在低认知资源情境下,能提供概念化的认知印象。在认知资源丰富的情境下,能形成简化的知识结构。(3)地域刻板印象视阈下的极简主义认知策略主要体现在信息精简,概念类分,符号标签化和先验情感。(4)地域刻板印象的识解模型在避免深思熟虑的同时也极易导致过度极简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偏概全,认知结论缺乏完整性。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仍然需要认知者通过补充知识量,减少单一联想,去标签化,减少主观情感等措施规避其局限性。(5)地域刻板印象所体现出的简化识解机制与极简主义原则不谋而合。其共同倡导的化繁从简、整体布局、主题凸显、自我参照体现出了思维的简洁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研究同时涉及语言学、美学及认知科学,属于交叉主题的一次跨学科探索。文章通过地域刻板印象的认知策略探讨,阐释了语言、艺术以及认知科学同根同源的思想。论文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