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燉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有燉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其杂剧更是风靡明清两代,宫廷、民间皆争相搬演,赞誉之词不绝,评价甚高。然自近代以来,因受诸多外在人为因素的干扰,朱有燉及其杂剧受到冲击,其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由此被遮蔽起来,这不仅关系到对朱有燉及其成就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对明代文学、艺术等发展流变过程真实状态的把握。鉴于此,本文拟从其生平出发、结合其本人思想、文本、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作家创作生态环境等层面,进行学理等层次的分析,借以更好地发掘朱有燉及其作品的构成、思想、审美、价值等,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抛光”“还原”,作出较为公允的评判及合理定位。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朱有燉生平研究。朱有燉生平资料稀少,且因明代史料错讹现象较多,故本章重点在于爬梳文献,考辨真伪,梳理并厘清朱有燉人生轨迹。为更好地、也更集中地勾勒出朱有燉一生行状,依其身份,该章分别择取政治、文人两个生活层面分而述之。就政治生活而言,由于朱有燉政治生涯受到其父周王橚牵连,周王橚与周藩命运也就成了该章首先要交代的问题;而其后半生,则又相继经历了因争夺王位而兄弟反目等事件,周旋于政治场上的朱有燉沉浮跌宕,实为明初政治斗争的缩影。就文人生活而言,该章依次介绍了朱有燉受教背景、文人交游及文艺创作,前两点是朱有燉能够成为文人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则是对朱有燉作为文人,其生活状态的大致描摹。全面了解朱有燉生平为合理解读其著述而不致片面提供了相应依据。第二章为朱有燉思想研究。建国之后,朱元璋恢复儒教,以儒治国,同时对释道两教也并非一味禁止,通过扶持与限制并举的政策发挥其辅助王纲的作用。作为周藩世子,且又深得祖父器重,以儒为主,释道为辅,三教并存的思想与朱元璋的熏陶有着很大关系,与明初治国策略桴鼓相应。当然,政治场上的挫折及爱情婚姻方面的失意对朱有燉崇佛重道的思想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品是作家思想的结晶,研究朱有燉思想是深入剖析、评判其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第三章旨在考索朱有燉著述。首先,该章对当下朱有燉著述中几个颇有争议的如杂剧《善知识苦海回头》、《元宫词》百章等著作权问题进行辨析;其次对朱有燉杂剧、散曲、诗词、散文、书画等作品著录、版本等流播情况逐一考订。考索朱有燉著述情况,也就明确了此后文本研究的具体范围,使操作过程有的放矢,这是文本研究的前提,也是最为基本的工作。第四章、五章、六章为杂剧文本研究。第四章为创作论。该章主要探讨朱有燉杂剧创作的外部因素,或构成朱有燉杂剧创作的外部成因。这些因素或成因包括:一、传统文化。因受众不同,传统文化又可分为大小两个不同范畴。周藩驻地开封民间文艺兴盛,“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民间元素被朱有燉汲取,融入剧中。而“大传统文化”层面,明初礼乐制度复兴、演剧制度创建等也直接影响着朱有燉杂剧创作;二、理学的兴起与台阁文风的崇尚。前者使朱有燉杂剧染上了浓厚的理学色彩,后者则使杂剧接续台阁文风而呈现出一派雍容气象;三、“家国同构”意识。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大一统”观念及门第情结即是朱有燉这一思想意识的具化。第五章为文本论,旨在解读朱有燉杂剧的思想意蕴。朱有燉杂剧数量较多,因此,该章的首要任务即运用类型设计理论,结合作家创作意图、文本实际,将朱有燉杂剧划分为英雄、家庭婚姻、度脱、庆赏、文人五种类型;英雄剧中,无论水浒英雄,还是三国时期的关羽,既“忠”且“义”,但“义”往往受制于“忠”;家庭婚姻剧中,女子多以妇德自励,教化色彩较浓,但因其“守节”“守志”大多以爱情为前提,故教化之中,不无对爱情的歌颂,不能简单地以封建说教为由予以定性或否定;度脱剧为杂剧传统题材,与元剧相比,朱有燉度脱剧不是远离尘世而是相反,宗教光环下,隐含着作家本人对世俗的价值追求;庆赏剧以庆寿与赏花为主,热闹繁华的背后表达了作家本人对富贵生活的津津乐道与长生久视的向往;文人剧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的规范及其对君子人格的向慕。第六章为价值论。朱有燉杂剧周藩原刻本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最早杂剧刊本,具有其他杂剧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朱有燉杂剧善于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创作中有继承有突破,对于了解明初及明前艺术及杂剧面貌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戏曲文献价值;戏曲理论方面:朱有燉虽然对杂剧没有系统的专论,但从事杂剧创作,对杂剧仍不乏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皆被后代戏曲理论家吸收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建构的重要组成;戏曲小说同源异派,互有影响,由于时代特殊,朱有燉杂剧在四大名著成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等也从中获益匪浅,剧中所积累的创作经验、艺术技巧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成长、成熟注入了活力,朱有燉杂剧的古代小说及理论文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第七章为朱有燉散曲研究。散曲发展至明初已呈颓势,其颓势形成的原因及明初曲坛状况是该章首先面对的问题;其次是对朱有燉散曲思想意蕴的探讨。朱有燉调和三教的思想其实即是关于出与入的问题,而以儒为主的思想最终决定了入世思想的主导地位,朱有燉散曲的思想意蕴一方面表达了对隐逸的渴望,另一方面则仍摆脱不了入世思想的缠绕,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其实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隐逸最终还是倒向了世俗;虽然明初散曲走向衰落,但朱有燉散曲仍有其特色,取材上曲与剧同生共长,语言上亦雅亦俗,风格上亦庄亦谐,体制上组章成篇。朱有燉首次提出了“散曲”概念,提高了曲体地位,其曲作成就受到后人好评,散曲在明代能够持续发展,朱有燉功不可没。第八章为朱有燉诗词及其他研究。朱有燉诗歌数量较多,该章采用类型研究的思路,将其诗歌分为悼亡诗、咏花诗、咏物诗、咏怀诗四大类,并注意与明初诗歌及明代诗歌发展走向等大背景联系起来统观考量,朱有燉诗歌既有时代特征,又自居面目,在明初诗歌饱受批评的情况下,其个性特征不仅有超越时代藩篱的趋向,而且与明代诗歌趋于健康发展的走向颇为一致;明词广受诟病,朱有燉存词不多,丰富的题材,清新自然的审美风格与批评视野中明初词坛迥异,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明词逐渐改变了以往被冷落的局面,其词史地位也应予以廓清;其他研究还包括散文、韵文及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为学界遗忘但却在明清两代同样引人注目。在对朱有燉及其著述较为全面、深入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朱有燉虽以杂剧久负盛名,但以其才学、造诣及创作成就,使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杂剧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作为杂剧家,我们应当鉴于以往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摈除成见,继续深入;对于其他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我们也应予以恢复与发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人,更好地以历史的眼光为其定位,进而客观理性地接近明初乃至有明一代文学、艺术发展之“真”。
其他文献
<正> 水泥企业在实施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或在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后,要经常实施“纠正措施”。可是,一些企业往往用“纠正”代替“纠正措施”,犯了“概念性”错误,对质量体系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当今货币政策领域探讨的前沿问题之一。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某些宏观变量如总产出、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然而货币政策工具在这些变量上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都成为世界经济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中国更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汇率作为调节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经济杠杆,它的变化是
封育措施是恢复植被、改良土壤性质的重要措施。文中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不同封育年限的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对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
在国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催生了大量本土富裕群体,这部分人的高价值资产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私人银行业务逐渐走进国人视野。私人银行起源于西方,发展
介绍了新型垂直筛板的结构特点及新型垂直筛板塔甲醇三塔精馏工艺的设计思想。实际使用效果证明,新型垂直筛板塔甲醇三塔精馏工艺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大、设备造价及安装费用低
胡锦涛同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
介绍甲醇三塔精馏的流程、原理、技术指标、主要设备,分析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甲醇精馏系统投运至今,生产稳定,操作弹性大,生产负荷可在60%~110%范围内调节,
当今时代,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政治、道德与法治等方面埋下了诸多隐患,究其原因,即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