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国内外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作为 MN 的主要病理类型,其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未来PMN的人群发病率很可能超越IgA肾病,成为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PGD)。PMN是以肾脏作为靶器官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用药方案分为保守治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IST已被证实能有效提高PMN患者蛋白尿的缓解率、保护肾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经过长时间IST后未达到缓解,这部分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是近年来获得较多关注的一种由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跨膜1型糖蛋白,其特异性表达于受损后再生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其细胞外域可发生裂解,形成的可溶性片段释放入尿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可对其进行定量检测。KIM-1在多种类型的肾脏病中表达升高,其表达量被认为和肾脏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长期预后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KIM-1在成人PM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实验室检验指标、肾脏病理参数以及治疗效果间的联系,探讨KIM-1表达量对成人PMN肾小管萎缩以及肾间质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其对PMN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脏内科并行肾穿刺组织活检确诊为PMN的51例成人患者,根据PMN患者具体的用药方案和疗效进行分组:(1)自发缓解组;(2)IST缓解组;(3)IST未缓解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收集PMN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以2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液标本作健康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尿KIM-1的浓度,其结果用尿肌酐浓度进行校正,以KIM-1/Cr表示;收集PMN患者肾组织切片,同时收集肾癌患者癌旁正常肾组织作对照,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KIM-1的表达量。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PMN患者尿液以及肾组织KIM-1表达量,寻找尿液以及肾组织KIM-1表达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肾脏病理参数的相关关系,以探索KIM-1表达量对PMN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探讨KIM-1表达量对PMN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TIL)评估价值。研究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KIM-1在PMN患者尿液以及肾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将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效果进行分组,IST未缓解组的KI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自发缓解组和IST缓解组。尿液和肾组织的KIM-1表达量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尿β 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肾组织的TIL程度成正相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尿液KIM-1表达水平预测成人PMN治疗无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具有较好的评价准确度。将研究对象按照肾组织TIL程度进行分组,随着肾组织TIL程度的加重,尿液以及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明显上调。尿KIM-1评估肾组织TIL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优于传统的评价指标尿β 2-MG。尿KIM-1水平和肾组织KIM-1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二者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是0.914。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KIM-1在成年PMN患者尿液以及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上调;尿KIM-1与肾组织KIM-1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检测尿KIM-1表达量能较好地评估成人PMN肾组织的TIL程度,与传统的肾组织TIL评价指标β 2-MG相比较,尿KIM-1具有更高的评价准确度。在疾病早期进行尿KIM-1检测,对临床预测PMN患者IST效果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