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人们最早于1972年从惜古比天蚕中分离得到。根据抗菌肽的来源不同,可以分成四类:1.来源于昆虫的抗菌肽。这类抗菌肽主要包括天蚕素,昆虫防御素,富含脯氨酸或精氨酸的抗菌肽,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抗真菌肽等;2.来源于脊椎动物的抗菌肽。这类抗菌肽主要包括Magainins,防御素,Cathelicidins等;3.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菌肽。这类抗菌肽包括乳链菌肽,酵母杀菌素,哌珀霉素等;4.来源于植物的抗菌肽。这类抗菌肽主要由寡肽、环肽及大环寡肽组成。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发展和多肽蛋白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植物中分离到了一百多种活性多肽。尽管人们在动物体内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活性多肽,但对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活性肽的研究却很少。抗菌肽的作用机理目前观点尚不统一,较为经典的的有如下几种模式:桶状孔道模式(Barrel-Stavemodel)、毯式模式(Carpetmodel)和虫蚀样孔道模式( toroidal (wormhole) pore model)。本文利用水提法对50种植物种子(果实)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发现山茱萸、苤蓝、八角茴香对4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能力不大。山茱萸、苤蓝两者对细菌的抑制能力相差不大,但均强于八角茴香。苦楝仅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芥对除枯草芽孢杆菌外的所有供试菌株均无作用。所有供试植物种子(果实)中狭叶珍珠菜对除酿酒酵母之外的所有供试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八角茴香仅对小麦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余种子(果实)提取液对供试真菌均无作用本文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红梣果实水浸提液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小于Sephadex G-15凝胶排阻分子量1 500Da的小分子抗菌肽。通过LC/ESI-MS液质联用法对该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其正离子采集模式下的谱图推测该物质的分子量约为765.3Da,其氨基酸组成可能为N-甲基精氨酸,焦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确切的分子量及氨基酸序列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同时,利用琼脂扩散的原理,通过管碟法和打孔法分别测定了抗菌肽对细菌及真菌的抑菌谱,发现该抗菌肽可以广泛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但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小,只观察到了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管碟法对物质的抑菌性质的实验表明,该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长时间的高温处理下仍然保持抑菌活性。同时该抗菌肽还可以忍受极端的pH处理及高强度的离子浓度。并且该抗菌肽对某些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也有较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