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信噪比拉曼光谱信号去噪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快速无损、无需样品制备等优点,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物大分子等领域正展现出强大的分析能力和应用前景。为了提高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或是出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被测物质的客观需求,需要采用较短的采样积分时间,此时微弱的带有分子结构振动谱的信号将淹没在噪声中,影响信号的进一步分析,因此需要对光谱测量信号进行噪声消除处理。传统的消噪方法是基于信号与噪声在频域或统计特性之间的差异,通过平滑滤波或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噪声,适用于噪声强度不高的情况,对于信噪比较低的情况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进行算法研究,以提取淹没于强背景噪声的拉曼信号。  为了验证算法去噪性能,首先对通用的去噪算法评价指标和噪声标准差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加入不同已知噪声标准差信号进行性能验证,最终确定了基于信噪比的算法质量评价指标。  针对传统去噪方法的不足,从信号重构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特征提取的拉曼信号去噪算法,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峰识别、半峰宽检测提取光谱特征参数,再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淹没于强噪声背景下的有用拉曼信号,采用该算法需要调整的参数较少,易于实现;重构的拉曼光谱曲线光滑,峰位置准确,信噪比改善明显。但是,该方法需要在不同小波变换尺度下峰位置捕获准确性不同,需要进行遍历寻优;且信号存在基线干扰。  针对基于特征提取的拉曼信号去噪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去噪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高斯分析字典的信号稀疏表示从强噪声背景下的原始测量信号中重构出有用的拉曼信号,能同时实现噪声去除和基线校正;同时,通过计算字典与残差的内积,能够加快信号处理速度并减少内存占用;采用本算法从强背景噪声中重构的拉曼信号,峰位移定位准确,峰面积衰减小,信噪比改善明显;且无需预设参数、算法处理效率高,可以用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拉曼测量系统信号预处理。  分别采用基于特征提取的去噪算法和基于稀疏表示的去噪算法对不同噪声强度的仿真信号、头孢呋辛酯片及罗红梅素测量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常用去噪算法S-G滤波法及硬阈值小波变换法在相同噪声强度下的信号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最后,将上述算法进行了软件实现,通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逐步细化软件功能,并通过C#编码实现。将其与课题组研制的光路模块、光谱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模块进行集成,搭建了一套适用于低信噪比拉曼光谱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实验表明,集成后的拉曼光谱仪器集成主控软件能够检测并提取淹没于低强噪声背景的拉曼信号。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轻质大面积超柔性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研究》为背景,研究了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包括太阳帆航天器支撑管充气展开动力学与轴
振动模拟实验台在工程研究中被视为特别重要的试验设备。而依据研究人员的需求,可以利用振动试验对地震、道路等进行模拟试验,也可在室内实现在不同实际工况下的振动波形再现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在制造业、计算机辅助医学、虚拟现实、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游戏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深入研究光学三维测量相关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与开发了基于格雷码-相移技术的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对小孔成像模型和编码结构光法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投影仪的一种线性隐式模型,建立了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系统完整的数学模型。(2)分别研究了格雷码和
国际标准化组织最近制定了新的CAD/CAM与CNC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STEP-NC( ISO14649),用以取代沿用已久的G&M代码。STEP-NC是STEP标准在CNC领域的延伸,在STEP的基础上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传统的电视机领域等等,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思是学生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听位居首位,是“表达与表现”的基础与前提,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听”是“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和取得进步,对航天器的大型化和挠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航天器结构如太阳电池翼、天线等越来越多地以挠性结构的形式呈现。在此背景下,研究航天器挠性附
车载通信系统工作的战场电磁环境异常复杂,并且车辆在有限的空间内上装了大量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备间的电磁耦合非常严重,这导致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为了评估车载通信系统在
为了提高舱段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舱段的自动化对接装配是必然的趋势。许多国家都在为该目标的实现进行努力和探索,美国则在该方向已经取得领先,有了成熟的舱段自动化对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