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新型的面试方式,因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应聘人员的内涵素养和应变能力,而被招聘单位广泛地关注及采用。本文以sacks等人的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描写解释、定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笔者现场录制的音频语料及网络资源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会话语言进行分析。主要就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及会话策略进行探讨。首先,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系统,是一个基本的言语转换机制,是会话交际顺利进行的保障。我们发现,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话轮转换的三个原则同样适用。然而在所有成员遵循这套规则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游离于该原则之外的“无序”状态。当话轮转换原则生效时,不论当前说话人是否指定下一位说话人,在当前说话人放弃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都会出现多人争抢话轮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在说话人尚未放弃话轮之前多位听话人争抢话语权以及说话人出让话语权后继续发言的现象。会话中话轮转换十分频繁,且较为复杂。可以说,重叠、打断、抢夺话语权贯穿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始终,体现出话轮转换原则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有限的控制力。其次,正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话轮转换频繁,文章的第三部分特将听话者自选成为说话人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分为正常自选和非正常自选两种。而打断属于非正常自选的方式。继而我们对抢夺话语权打断的原因、形式做了分析,并在打断原因及形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打断的功能效用。本章最后,分析了打断和被打断双方的反应及应对措施。最后,本文归纳了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参与者惯常使用的策略。从话轮出让策略、话语保持策略及话轮获取策略三个角度进行了总结。总之,无领导小组讨论展现出一系列与日常交际会话不同的面貌,笔者整理归纳,总结概括,以求对今后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求职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