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片化”是中国神话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神话学界对于这一特征历来多有研究。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神话碎片化特征的表现、影响因素与成因三个方面对中国神话碎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中国神话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神话记事的零散,具体表现为中国神话数量稀少且情节简单,叙述直白,缺少韵味;其二是神话系统的缺失,中国神话从来就没有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系统,神话形象之间既没有清晰的血缘谱系,神职体系也较为模糊。关于中国神话这一特征的形成,茅盾的“神话历史化”观点影响较大,但通过分析世界上各种神话的普遍发展规律及中国古代神话、社会的特点,我们不难认识到这一观点的局限性。影响神话系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社会氛围、交流与吸收与加工整理。在希腊神话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三种因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神话系统性建设所必需的过程,也为研究中国神话碎片化特征的成因指明了方向。结合影响神话发展的三种因素,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神话碎片化特征的形成主要源于三方面:从宗教形式方面来说,祖先崇拜的排他性使神话很难积累与吸纳新的神话元素,以建立一个超越群体及时代限制,为全民所信仰并持续发展的神话体系;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说,受民本思想与等级观念的影响,先秦很难形成神话发展所需要的浓厚的宗教氛围;从传统价值观念方面来说,实用主义传统减弱了人们对神话形象本体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加工与整理神话的动力。神话碎片化的特征固然给我们留下些许遗憾,但它毕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早期社会发展的状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