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美国对外政策文件、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为史料基础,以国内外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澳大利亚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专著和硕博士论文为参照,以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工具,以美国对澳大利亚政策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史实梳理,力求较为完整地解读冷战时期美国对澳大利亚政策。 论文分为五章。 绪论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阐述美国冷战战略的形成及冷战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散的过程。“普遍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理论原则,而冷战使得“特殊主义”的现实意义凸显,成为美国实行遏制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形成后,全面遏制战略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指导方针。此后,美国在世界范围仍然以苏联为主要对手,而在亚洲地区则对中国的“扩张”日益重视,针对中国的岛屿链包围圈日益强化。澳大利亚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美国对其政策的定位。除此之外,美澳之间类似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制度也是他们结成同盟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阐述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美澳同盟经历了“太平洋公约”的酝酿、流产到澳新美同盟建立的过程,着重阐释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取向如何主导美澳关系发展方向。美澳之间的悬殊实力和澳大利亚对美国给予其安全保障的依从性,决定了澳大利亚在同盟中的从属地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政治军事同盟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得到壮大。 第四章论述美国推行亚洲冷战政策的重要方式之一—经济援助。美国人国际事务思维中最经久不衰的观念之一是偏重于使用经济和技术而非人力来施加海外影响。为了贯彻冷战战略,美国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实行经济援助政策,来增强所谓疑惑区“抵御共产主义入侵”的信心。美国亚太经济援助政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第四点计划”到“科伦坡计划”。出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对亚洲的经济援助,成为美国“听话”的盟友。 第五章分析军事力量在美国实施亚太遏制战略中的作用。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和日内瓦会议的即将召开刺激美国对印度支那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的军事政策经历了从“联合行动”到“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澳大利亚在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