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寄主范围广泛,是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等许多鳞翅目害虫的容性内寄生蜂。迄今,对斑痣悬茧蜂在寄主种内不同龄期幼虫间的选择性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对其种间选择性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在控制寄主幼虫龄期和体型大小的影响下,观察了斑痣悬茧蜂(孤雌生殖品系)对斜纹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e寄主幼虫的选择行为,观察了子代发育适合度表现;并初步观察室内群集饲养对寄生蜂寄生行为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经典搜寻理论的最优膳食模型预测,产卵雌蜂应该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种进行产卵。本研究分别在体型大小相近和日龄相同的3个水平上,观察了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与黏虫幼虫的选择偏好,并观察了子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在观察期(1h)内,当2种寄主幼虫的体型相近或者龄期相同的情况下,斑痣悬茧蜂对黏虫的产卵器刺扎次数以及寄生率(用结茧率表示)均高于斜纹夜蛾幼虫。然而,在斜纹夜蛾幼虫体内发育出的子代蜂茧重和体型均大于在黏虫体内发育的蜂。研究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与其子代适应度表现不一致,不符合最优膳食模型的预测,其原因可能是体型大小只是与适合度相关的特征之一,其他特征也可能与适合度有关。2.大量饲养天敌中品质退化是生物防治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本研究比较观察了斑痣悬茧蜂野外种群(野外蜂)、室内饲养种群(繁殖蜂)和复壮种群(复壮蜂)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发育特性。野外蜂为从野外采集蜂茧羽化出的蜂,繁殖蜂为实验室长期(14代)饲养的蜂,复壮蜂为释放后寄生野外寄主后回收的蜂。实验结果表明,复壮蜂的生殖力和后代发育表现高与野外蜂和繁殖蜂,复壮蜂产幼数量最多(32.9头/雌),比野外蜂和繁殖蜂分别高出23.6%和19.3%;复壮蜂的产幼持续时间最长(9 d);复壮蜂的子代结茧率(79.2%)比繁殖蜂高19.3%;野外蜂和复壮蜂的羽化率(86.1%和77.2%)分别比繁殖蜂高出36.9%和22.7%;野外蜂后代个体较大,后足胫节比复壮蜂和繁殖蜂分别高10.9%和11.4%。这三类寄生蜂后代成蜂寿命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室内多代(>14代)饲养寄生蜂开始出现退化现象,通过复壮可以显著恢复其寄生发育性状。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会具备非常强的感性思维特征,为此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时,单纯的说教已无法改变学生的思想和做法,他们只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同时对于管理学生也没有一个
文章从小学校园现阶段的宪法宣传实效与宪法实施的关系入手,结合高年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目前小学校园宪法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宪法宣传实效的原因,并提出
概述了不对称放大的提出,不对称放大反应类型,不对称放大反应中关键配合物的结构以及不对称放大的数学模型。
发挥广播优势是提高广播主持人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写在第二届金话筒奖评选之后朱砚第二届金话筒奖评选活动,是对在我国诞生已15年的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的一次大检阅。通
戏曲是伟大的,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总能反映着时代的主题,写照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观众或多或少的总能从戏曲所折射出的时代里领会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髯口,在
关于系列报道的思考与心得武志戎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都竞相运用系列报道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大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新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你得有相当的口语训练(不是必须),这样才能流利酣畅;你得有相当的文言文的训练,这样才能凝练端庄;你得有相当的俚言俗语的训练,这样才能放荡恣肆;还得有点
一、课标要求rn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rn二、教材分析rn本课是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从教初中数学三十多年.我认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有利于农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文从“开场白”
文中从累计沉降值入手,建立拟合下沉面,推求任意方位的微倾角,从而获得了基于精密水准测量的井塔水平位移。其结果与GPS监测方法相一致。实际计算表明,本方法简便、几何意义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