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记忆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uhu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城市更新日新月异。但在建设进程中,由于普遍缺少对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城市性格的保护与保存,城市建筑逐渐趋同化,城市形象千篇一律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延续承启城市地方记忆,已成为当今城市居民及建设者急待探寻的破题之道。而基于场所记忆城市微更新理念之下的对城市的改造成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既避免了建设进程中“大拆大建”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在改造的基础之上保留了城市文化内涵并延续了城市地方记忆。本文对基于场所记忆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解读,并对场所记忆相关设计案例进行深度研究及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城市微更新的方法与原则。一方面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居民对记忆的情感需求,以激发居民在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为居民打造一个放松舒适又氛围融洽的现代居住环境。为此,在设计中对财政局居民小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调研,并对该小区居民的微更新设计情况意愿以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了解居民对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物质需求及情感需求,分析出老旧小区的人文特征和本质需求。在塑造老旧小区特色风貌中将传统记忆符号,主题场景与现代空间理念融入到老旧小区的改造中,使得老旧小区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恢复社区活力的同时,融入场所记忆,重新唤醒了居民的生活热情。在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实践过程中,参考对财政局居民小区的居民微更新设计情况意愿调研结果,归纳出居民对微更新设计的基本需求以及情感需求,设计全过程贯穿三种设计方法:从平面到空间的图形重组、从时空到平面的投映驻足、从记忆到场所的精神重塑,这三种设计方法涵盖本次的基本方案设计和主题方案设计。城市的老旧小区之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浓厚的亲情以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甚至承载着几代人的宝贵记忆。唤醒居民的“场所记忆”无异于让居民找到对居住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方式对于现代城市空间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饲料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但饲草产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苜蓿作为饲料的原材料之一,是一种优质饲料草,被誉为饲料作物中的“饲料草之王”。在苜蓿产品的种植、收割、青贮、加工、运输、销售和查询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想真正的追踪溯源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苜蓿产品的追踪溯源开辟了新道路。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加密
学位
近年来,在环保与去产能等政策因素影响下,重要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加之行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持续增高,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和劳务成本均不断上升。此外,“新冠疫情”进一步拉长了项目工期和资金回笼周期。这些挑战倒逼建筑企业聚焦精细化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以寻求更高的利润价值。目前,挣值法作为一种将成本进度综合考虑的方法,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能够更好地对项目实行动态管控,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但挣值法自身还存在一些不
学位
近年来,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也在不断被重视。高校宿舍楼是学生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其内部人员密集,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会严重危害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传统的疏散演练耗时费力,成本较高,而计算机模拟则能避免这些缺点,还能直观地看到火灾发展和人员疏散的全过程。此外,BIM模型信息化程度高,可与仿真平台信息互通,能为其研究提供更精准的模拟环境,因此基于BIM技术开展高校宿舍楼火
学位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人民激扬奋进、勇往直前。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使人民的心灵得到充实,使人民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冉庄地道战遗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全国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没有专业、系统的文创产品,街边售卖的纪念品,不能体现冉庄地道战历史文化与现有的特色,美感与艺术感不足,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吸引力。本
学位
相比于纷扰繁杂的社会,人们更向往舒适的自然田园风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等诗词佳句,构建了一个美好和谐、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景象。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之下,人们更加渴望寻求一处悠闲之地释放内心的压力和回归内心宁静。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田园生活思想和山水田园文化的研究,总结出文人田园生活意趣的特征,并找出古代文人生活与现代生活的
学位
流域生态安全是新时期推动人水和谐、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和关键支撑。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战略背景下,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不仅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学科观照,而且还被赋予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内涵。作为一项关涉国家安全与区域发展战略,涵盖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目标,指向政府、企业、公众利益的复杂性、跨域性议题,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必须依靠法治方式方能稳步
学位
人物纪录片是以人作为纪录主体,展现关于人的情感、思想、心绪、生存状态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和事从而折射社会现实或引发受众深思,具有真实性的影视艺术形式,出于纪录对象的复杂性,单纯同步纪录的纪实手段,只能捕捉到其原生态的表象的真实。纪录片导演为了较为全面的呈现出本质真实,往往会采用再现、表现、解构的虚构的手法辅以纪录。这些虚构手法带受众抵达了深度真实,使得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增强,让观众与纪录主体
学位
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海洋地震灾害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扩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确定海洋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重要方法,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也是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必备参数。相对陆域土而言,海洋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较少,且基本关注为均等固结状态,常常忽略土体处于非均等固结条件的事实。非均等固结,即固结比对土的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及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如何,目前尚缺少定量化的系
学位
现象世界流转不已、变化万千,导致主体极易迷于阴阳万变,从而得出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能正确地解决人的“安身立命”问题。虚无主义、出世主义、不可知论以及命定论等,皆是主体迷于阴阳所致,其主要原因是形而上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认知出现偏差,导致不知生知死,对生命的根源与死亡的归宿缺乏完整的理解,不懂得为善去恶、修德应变、刚健有为是人性固有的当然。王船山生逢乱世,面对世间阴阳频频转换带来的生死无常,从易学之
学位
“华夏”的概念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中国”的疆域范围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终极问题在当下的文史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化与文本语境受制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一些古人已有的概念被逐渐模糊化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当我们已经熟悉了“民族”“国家”等术语所表达的内涵时,却遗忘了古人对于“天下”的叙述与表达。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士人群体便设计出了华夷同构天下的五方地理格局,至唐代完成统一后,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