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有着明显的杂种优势,有效利用其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有三系法(即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法)、两系法和杀雄剂法等,经众多研究者长期探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特别是粘类非1BL/1RS不育类型,完全克服了以往1BL/1RS不育类型的诸多缺点,大大提高了其不育系的易恢复性和恢复度。本研究正是针对粘类非1BL/1RS不育类型所具有的优点,旨在将粘类非1BL/1RS不育类型尽快推向生产应用,为利用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组配小麦强优势组合,并早日投
其他文献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抗旱节水育种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节水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但是,小麦的抗旱性和节水性受多基因控制,遗传特点复杂,且易受环境因子影响,长时期的制约着生物节水育种选择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了打破或消弱这一制约,育种家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种质资源,扩大有益基因的遗传基础,二是优化选育指标体系,力求通过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