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溶剂丙烯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纳米粒子复合涂料

来源 :常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钢铁为代表的金属在各行各业广泛的应用,但一般金属材料都有容易被腐蚀的问题,使用有机涂料是解决金属腐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机硅树脂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及耐候性,并且很合适做高固体分含量的涂料。但纯有机硅氧烷树脂对有机底漆附着力差,耐溶剂性差,且漆膜较脆,价格也较贵。使用其它有机树脂来改性有机硅树脂,可以改善有机硅树脂的附着力、固化性能等,同时还保持有机硅树脂良好的耐热性、耐候性等,使之更适合于涂料应用的需要。本文采用含有烷氧基端基的低分子量甲基苯基有机硅氧烷树脂为主体,以不同种类的丙烯酸酯单体和低聚物为改性剂,以硅烷偶联剂为固化剂,有机纳米粘土、纳米二氧化硅、石墨烯为填料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无溶剂纳米复合涂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3-TMPT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多官能团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测试了经过改性后的树脂漆膜的基本性能,发现漆膜的铅笔硬度都达到了3H以上,附着力都达到了1级以上。漆膜的交联固化程度都比较高,但是表干时间比较长达到了5h。漆膜的耐老化性能比较优异。漆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在室温左右,硬度和韧性可以很好的平衡。  (2)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钛催化剂、硝酸钙、硝酸锌、硝酸镁、硝酸铝作为催化剂,使用到丙烯酸酯改性硅氧烷涂料中,对其表干时间及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配方中添加辅助催干剂氯化铵和对甲苯磺酸来进一步缩短涂料的表干时间,并且测定了漆膜的性能。在选用的所有催化剂中,Tyzor DC催化清漆潮气成膜的效果最明显,可有效的降低清漆的表干时间。加入对甲苯磺酸到已经添加Tyzor DC的清漆体系中,测试漆膜的表干时间,发现都缩短到5h之内。在涂料中添加催化剂,对漆膜的基本性能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在Tyzor DC含量1.3%,对甲苯磺酸含量1%时,表干时间比较短而且综合性能最优异。  (3)通过把纳米粘土、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石墨烯纳米粒子添加到丙烯酸酯改性聚硅氧烷无溶剂涂料中,研究了这三种纳米粒子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加入1%的纳米粘土时漆膜的正冲达到50 cm,反冲达到45 cm。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有机粘土片层已经剥离成厚度为数纳米,长度为数百纳米的单片状分散在树脂基体中。拉伸强度和动态热机械扫描(DMA)测试表明,复合涂层材料的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树脂基体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盐水浸泡实验表明,1%和3%纳米粘土含量复合涂层的抗腐蚀能力得到提高。当加入1%的纳米二氧化硅时漆膜的抗冲击强度达到50 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当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3%时,纳米颗粒能均匀的分散在基体树脂中。拉伸强度和DMA测试表明,复合涂层材料的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基体树脂都有一定程度提高。耐紫外老化实验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漆膜都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盐水浸泡实验表明,1%和3%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复合涂层的抗腐蚀能力得到提高。当加入3%的石墨烯时漆膜的抗冲击强度达到65cm。拉伸强度和 DMA测试表明,复合涂层材料的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基体树脂都有一定程度提高。耐紫外老化实验表明,加入石墨烯的漆膜都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盐水浸泡实验与电化学阻抗实验表明,加入石墨烯的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与基体树脂涂层相比,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的组成、结构、尺寸、取向、排布等的不同对于纳米材料的性质具有决定作用。正因如此,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各种预期性质的纳米材料。基于此
双金属纳米颗粒就是包括两种不同的金属原子,与单金属相比较,双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以下一些特性:①有助于研究不同金属合金形成过程,为其提供模型;②改变双金属的组成,可以得到与单金
本论文将血红蛋白(Hb)的分析检测同电分析化学方法相结合,开展了Hb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为了满足纳米粒子标记物的需要开展了电化学生物探针用功能化纳米粒子的合成工作。主要内
课外阅读是开阔视野、增加积淀的重要渠道,是联系知识与生活的纽带,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感悟生活、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教师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学生领略文字的精湛、经受名著的熏陶,从而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品魂,使精神得到充实,心灵受到滋润。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课外阅读内容是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的能动反映,学生在深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对近年来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别研究了几种药物和农药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同时尝试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解析实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