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的工作目标。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作为衡量和检验政务公开水平、质量和能力的工具,也是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实用性的手段。自2016年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来,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但实践中经验匮乏且缺少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对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实然性分析和应然性研究正当其时,以引发学术界对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广泛重视和思考,亦成为当前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有力抓手。本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厘定出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以及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概念,勾勒出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流程、方法、经费六大核心要素,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网络调研、比较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进行研究。在对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网络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地方各级政府的评估实践现状进行多维度的全面分析,指出了评估实践中存在推进缓慢、项目采购不够透明、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信息不对称、缺乏公众参与、结果应用有限的问题。地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我国政府当前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动力不足、法规不健全、评估结果监督机制不强等。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正视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深化政务公开组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法规机制、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评估结果的考核监督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为评估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理论规范、方向指引,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建设,以此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