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原始地层厚度恢复及后期改造对矿产成矿(藏)的影响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是一个在古生代大华北克拉通盆地上叠合沉积了中生代地层的含油气盆地,有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煤系地层和中生代内陆坳陷河湖体系(含有风成)等三套沉积盖层。鄂尔多斯盆地含有石油、天然气、煤及铀等众多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型沉积盆地。论文通过野外剖面观测,测井资料数据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的沉积格局,分析计算了受构造运动作用而抬升遭剥蚀的地层厚度,总结了地层抬升剥蚀对石油、天然气、煤及铀等矿产赋存所带来的影响。 地层剥蚀是多期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代表每一期盆地主要反转期的构造抬升对原始盆地充填层序的剥蚀尤为强烈,这对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且使原来的盆地充填沉积面目全非,同时限制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史、盆地充填史、沉积演化史、热史以及油气成藏史的深入研究。因此,地层剥蚀量的恢复和确定在沉积盆地分析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已有很多方法应用于沉积盆地地层剥蚀的研究,包括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球物理方法等。本文依据正常压实带泥岩声波时差的变化趋势估算了盆地早白垩世以来遭剥蚀的地层,并结合地层对比法,估算了早白垩世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了盆地早白垩世的沉积面貌。 论文在统一编制盆地早白垩世残留地层等厚图、早白垩世地层剥蚀等厚图、早白垩世地层厚度恢复图等图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盆地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范围、分布层位。指出盆地早白垩世时为现今盆地形成的主要时期,沉积了由东往西逐渐增厚的地层,沉积东缘达现今黄河并延入山西省境内,而西部则逐渐过渡至六盘山盆地。通过声波时差、联井剖面地层对比等方法估算了盆地早白垩世的剥蚀厚度,总体格局是盆地东部剥蚀程度强烈,盆地西部剥蚀程度较小。 论文从构造演化史,尤其是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期次上分析了地层遭抬升剥蚀的动力学背景。认为盆地中、新生代以来发生了二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即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尤其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起着深远的影响,这两次运动控制着盆地的总体构造、沉积格局。说明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对鄂尔多斯盆地有远程效应。 最后,本论文在地层抬升剥蚀的基础上分析了岩石减负荷所带来的地层压力变化。并说明了由此对石油、天然气、煤及铀等众多能源矿产赋存成藏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地层释压而破裂,产生大量微小裂隙,油气得以再次运移成藏或逸散遭破坏;能使煤炭层位抬升至地表成为露天煤田(神府煤田)或氧化自燃而破坏;油气运移(逸散)过程中产生的H2s等还原性气体能对地层中铀元素发生化学作用,使得金属铀能富集成藏。
其他文献
鲜红的党旗,希望的火焰,铸就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一批批建成和在建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印证了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巨大威力。项
城上复式岩体位于赣中武功山隆起以东,峡江县以西约十公里的梅元-罗田一带,其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对研究区内乃至剖析华南的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前人
复杂断块油藏是我国东部断陷盆地中重要的油藏类型。本文根据地质、开发、地震、测井和钻井等五个方面资料,总结出复杂断块的构造样式,然后对其进行构造解析来研究复杂断块的
近几年来,由于欢西油田步入了开发期后段,主力区块产量不断阶梯递减,资源接替不足,使油气产量不断下滑。在长期已开发区域找寻潜在的油气地质储量,寻找新的勘探潜力,是极为迫切的任
本文选择白洋厂矿区石膏、膏泥、石膏脉、金属硫化物及重晶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硫、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了矿区蒸发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