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这需要肿瘤科护士有能力去评估此类患者的自杀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癌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与自杀相关的心理现状研究,帮助护士了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现状及其影响因数,指导护士在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如何进行有效防范,以避免癌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方法 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8-60)岁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CHADS)和Beck绝望量表(BHS)对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程度进行测评和影响因素分析。调查表回收后,再次核对,全部数据量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所有调查对象中,焦虑172人(38.7%),抑郁117人(26.3%),263人(59.1%)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感,其中中重度绝望有85人,占总人数的19.1%,绝望人数与抑郁人数是有差异的(P<0.001),达到2.2倍。2.所有癌症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6.75±3.77)分,抑郁平均得分为(5.25±3.83)分,绝望感的平均得分为(5.22±3.93)分。3.患者焦虑、抑郁、绝望三者间是相互呈正性相关关系(P均<0.001)。4.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绝望的患者有70人(15.7%),同时存在两种症状的患者有106人(23.8%),只存在一种症状的患者有132人(29.6%)。5.患者文化程度与焦虑、抑郁、绝望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01);女性患者焦虑(P<0.001)、抑郁(P=0.030)水平高于男性患者;农村患者抑郁、绝望水平高于城镇患者(P均<0.001);农村患者中,女性焦虑(P=0.012)、抑郁(P=0.014)水平高于男性;城镇患者中,女性焦虑(P=0.002)、绝望(P=0.030)水平高于男性;多次住院的患者绝望水平高于初次诊断的患者(P=0.014);付费方式能够影响患者的抑郁、绝望水平(P均<0.05);乳腺癌患者的焦虑(P=0.010)、绝望(P=0.035)高于平均水平,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焦虑(P=0.007)低于平均水平。6.青年组与中年组相比,焦虑、抑郁、绝望水平没有差异(P均>0.05),将患者组别再根据年龄分为三个组,40岁以下一组、(40~49)岁一组、(50~60)岁一组,发现三组间只有焦虑存在差异(P=0.029),主要表现在(40~49)岁患者焦虑水平高于(50~60)岁患者。结论 1.癌症患者中,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的患者都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2.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绝望中的任何一种心理,他/她可能同时存在其中另外一种或两种心理。3.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病程、付费方式、不同种类的癌能够影响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水平。4.青年患者与中年患者抑郁、绝望程度是没有差别的,(40~49)岁患者焦虑水平最高。这些与自杀相关的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应得到肿瘤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对存在症状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