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脱离单位成为“社区人”;城市化发展将一大批“乡间人”变成了“城里人”,这些人口都涌入了社区,将社区从单纯的“居住场所”转变为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的载体。而社区建设则成为解决复杂社会矛盾、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主流力量。但是光靠来自政府的推动力尤显不足,挖掘自下而上源于社区的力量成为化解当前社区建设动力不足的关键。社区学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它既扎根于社区又能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研究社区学校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向城市管理者展现居民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画面,还能更好地引导居民应对身份转变,更主动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最终实现社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S街道社区学校为视角,通过访谈学校校长、教职员工、学生、社区居民和居委干部,从多方面收集素材、了解学校目前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功效。S街道社区学校以进阶的方式,从培养社区意识入手到回应居民需求再逐步扩展至参与公共管理,实现建设社区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学校很好地发挥了源自社区的草根力量,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将属地性、非盈利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参与层面,学校加强了居民的思想意识,凝聚他们的社区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即参与、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还搭建起了供社区社会资本流通的平台。随即,学校在回应层面积极满足居民的需求,正面响应社区需求化。最后,学校在社区管理层面展现出公共参与,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局面。虽然S街道社区学校在建设社区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仍然受制于自身和外部条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培养人才队伍、加大队伍宣传、实行评估反馈机制来加强自身建设;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和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为学校撑起一把保护伞;加强学校与社区经济、学校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及驻地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居民的公共参与能力、唤醒社区意识、重塑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