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生物活性成分对帕金森氏症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饮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阿尔兹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对饮食中生物活性成分对帕金森氏症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三部分:(一)很多研究报告了饮茶与帕金森氏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总结现有的信息和资料,评估饮茶与帕金森氏症发病率的关系。首先通过相关数据库资料检索和筛选,总共9篇文献包括1418个病例和4250个对照纳入meta分析中。通过相关软件荟萃分析,结果合并比值比OR(95%CI)为0.85(0.74-0.98)。表明饮茶可降低帕金森氏症的发病率。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饮茶与帕金森氏症发病率关系,本研究继而对其剂量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每日饮茶大于1杯相较于无饮茶者的帕金森氏症发病率(OR:0.96,95%CI=0.73-1.27)并不比每日饮茶小于等于1杯者相较于为饮茶者的更低(OR:0.83,95%CI=0.69-0.99)。表明饮茶与帕金森氏症发病率之间并没有我们以为的剂量关系。(二)已有研究证明茶中有效成分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且部分成分还有与酶结合的能力,因此我们推测茶中有效成分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及部分有效成分与帕金森氏症中已知作用靶点结合的综合作用是饮茶可降低帕金森氏病发病率的作用机制。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研究挑选出茶中部分可与酶结合的7种成分,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与发病机制相关三种靶蛋白芳香L-氨基酸脱羧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进行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某些成分确实与帕金森氏症中的靶标蛋白有很强的结合活性。映证了我们的假说,理论解释了饮茶对帕金森氏症的保护作用机制。(三)鉴于氧化应激在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补充抗氧化剂来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关于这一主题已有很多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出炉。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系统评估来自于日常饮食而非补给中的最常见三种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与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截止到2011年10月收录于相关数据库的研究数据做meta分析。最后有7篇文献被纳入。根据汇总分析,维生素E、维生素C及β-胡萝卜素与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率的相对风险值为RR(95%CI)分别为0.76(0.67-0.84),0.83(0.72-0.94)及0.88(0.73-1.03)。表明日常饮食中三种抗氧化剂可降低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率,且维生素E的保护作用更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阿尔兹海默氏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多阶段的演进过程。新型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me ten,PTEN)是继p53后
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目前认为AS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而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样损伤是AS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或已经建立了计量检测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完善计量检测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参与部分企业的计量检
8月8日,兴业证券(601377.SH)发布的2013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2亿元,同比增长12.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18.01%。通过分析其中报
讨论了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水波干涉图样的理解.
铬鞣剂的制备可选用葡萄糖、蔗糖、SO2及其它有机物,将重铬酸钠中的六价铬还原而获得。选用植物多酚中的水解类橡惋栲胶作还原剂,来还原红矾制备铬鞣剂,并在同样条件下用糖作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和织构决定了其最终的磁性和力学性能,而组织和织构受到其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的影响。本文实验所用的试样取自于攀钢工业生产未经退火的典型成分的冷
<正>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发生了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包括了多起爆炸袭击以及枪击袭击。共造成了至少132人死亡,300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法国总统奥朗德在随后
轻质超高强镁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和其他高技术领域,对国防安全和民用科技进步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特别是新型高强耐热Mg-Gd-Y-Zn-Zr合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
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第八种最常见的癌症,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组织学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在几个重要方面,这两种类型的癌症的临床和分子的特性存在不同。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