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4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概念,2008年,该理论正式形成。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途径的翻译视角,它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把翻译行为定义为“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概念,2008年,该理论正式形成。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途径的翻译视角,它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把翻译行为定义为“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许渊冲是我国翻译界的泰斗,他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与称道。唐诗中意象词的使用十分普遍,意象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色彩,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展示原诗风采,意象词的翻译处理是关键也是难点。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运用描述、分析、举例、分类等研究方法,以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象词为研究对象,探析许渊冲在翻译意象词时进行的适应选择。本文首先从定义、重要性、分类上介绍唐诗中的意象词,接着从适应与选择角度对许渊冲在唐诗翻译中的意象词翻译处理进行详细剖析。针对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1)许渊冲对他所处时代的翻译潮流的适应;2)许渊冲对唐诗语言特点的适应;3)许渊冲对唐诗读者的适应;4)许渊冲对自身翻译能力的适应。而后对许渊冲在唐诗翻译过程中为适应生态环境所作出的适应性选择进行研究,分别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1)许渊冲在翻译意象词时所选择的翻译方法;2)通过实例来说明许渊冲在对唐诗中的意象词处理时,在三个维度上进行的适应性选择,分别是:语言维上的适应性选择;文化维上的适应性选择;交际维上的适应性选择。研究发现在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的过程中及其对诗中意象词的翻译处理上,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与选择。
其他文献
现如今,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新能源以清洁、可再生等优势得到大力发展,其中风能的开发与利用更是被世界上各个国家所青睐。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存在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所以,如何提高风资源利用效率,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未来的风电功率准确的预测,可使后续的调度安排更加的科学合理,以此来更好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立足在此背景下,以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及窦性心律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研究它们与房颤及左房内
核电站的生命周期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退役作为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核电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关系
随着全球对食品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各类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对全球水产生产作出重大贡献。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池塘养殖作为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巨大经济效应。在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缺氧成为影响池塘养殖产量的主要原因。在缺氧状态下,养殖生物摄食量,抗病系数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叶轮式增氧仪的发明有效地改善了池塘缺氧的情况,提高了鱼类的摄食率,使池塘养殖进入高产阶段。增氧仪产生的
森林特色小镇对国有林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推动林业现代化,对林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国有林场的改革,建设森林特色小镇就显得尤为重要。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条件评价是建设森林特色小镇的前提,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构建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条件评价体系以及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的流程,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法建设森林特色小镇的指标因子;其次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指标权重,构建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条件评价模型,总结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松辽火山岩地层不断的勘探开发,发现该地层岩石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破岩效率较低。PDC钻头因其高耐磨性和高硬度等特点在该区域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松辽火山岩地层的研究多集中于应用效果评价方面,而对于岩石破碎机理研究较少,因此有针对性的对于该地层PDC钻头切削齿的破岩机理研究不容忽视,这对提高该地层的破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于火山岩地
供水和卫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两个发展领域,供水和卫生设施的提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利。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和非洲农村地区人们获得水和卫生条件改善的途径进行评估,确定中国和非洲农村地区存在的供水和卫生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农村地区的供水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提供一些建议。非洲和中国农村地区都面临着水和卫生条件改善的需求,中国的供水水源和农村地区的卫生总体状况领先于非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
我国幅员辽阔,电能的消费和生产呈逆向分布,多数能源资源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用电需求则集中在东部地区。远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的优化和发展成为我国电网
轴向柱塞马达作为液压传动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元件,其正在向高速化、高压化、大流量化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减少柱塞马达三大摩擦副中的摩擦磨损。而配流副作为最关键的摩擦副之一,研究它的摩擦特性十分必要。论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双侧驱动轴向柱塞马达的配流副结构,其独特的双排式同时配流的结构能有效平衡力矩改善润滑。为了深入探究双侧驱动轴向柱塞马达配流副的摩擦特性,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以传统轴
随着当今科技飞速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也不断出现,并且这些电子产品都朝向高集成、高性能、微型化的发展,使得在同样大小的空间下,可容纳的器件数量越来越多,狭小空间下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高,这就会导致整个电子元件的发热量变多,更多的热量可能会使得整个电子器件损坏,所以需要进行合理的散热使得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尤为重要。压电风扇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等优点,在集成化小型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面具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