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我国社会发展目标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点、中国国情相结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一系列社会发展目标。本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四个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探索进行分析: 首先,以工业化目标的提出为背景,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从工业化思想形成的不同阶段阐释了工业化的内涵,揭示出四个现代化的实质也是工业化。 其次,在分析工业化思想基础上,又从时代超越的角度,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系统阐述了小康社会的思想内容,以及小康社会思想与工业化思想的关系。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在认真分析和借鉴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词汇,提出了一个社会发展目标达到“小康水平”的设想。“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有助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再次,说明中国共产党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起点,如何统领全局,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全面建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来的,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针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状态而言的,其战略内容可归结为实现“三个文明”和兼顾“五个统筹”。而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