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项综合技能,阅读能力的高低能够反映出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它不仅是实现中国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目标,而且也是英语测试的重点。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初中英语的重点应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尽管它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它的意义。此外,如果学生被动地从教师处接受指令,是很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它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任务型教学能够改变或者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虽然已有很多学者和专家们做了实验和一些初步的尝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到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去。为此,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以任务型教学法为语言教学模式,结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本课题旨在为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做一些贡献。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实施任务型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实验。在锡林浩特市第四中学的两个平行班中进行实验,一个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被定为实验班,另一个班采用3P教学法,被定为控制班。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笔者对两个班实验对象做了相同的测试。此外,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及问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作者发现两个班学生成绩之间有着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笔者的结论是,与传统的3P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效。对问卷的分析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