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液加工磷光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尤其是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现状。当前,可溶液加工的电致磷光材料在合成,器件的稳定性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液加工的红光金属铱配合物材料,并对其合成,光学性质,热稳定性,以及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1.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快速的合成了一系列端基含咔唑的可溶液加工的饱和红光金属铱配合物11a,11b,通过<1>H NMR,元素分析和质谱的表征,证实我们所得到的产物分子结构与预想的一致。 2.研究了目标产物11a,11b在溶液和固态薄膜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11a溶液的紫外吸收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LCT峰为471 nm,固态为473 nm,在471 nm激发下溶液的荧光光谱主峰为621 nm,固态的主峰为622 nm,从中可以看出固态和溶液的发射光谱能够很完美的重叠,这说明我们所设计合成的分子在固态时不存在分子聚集效应。11a,11b固态PL薄膜效率,很相近,大约为2.7%。 3.研究了金属铱配合物11a,11b的热稳定性,通过TGA测得两者的起始分解温度都超过了350℃,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大约在437℃,通过DSC测得两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23℃和127℃,在升温至300℃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结晶和融解过程,可以看出经过特殊设计的这两种磷光体在可溶液加工搀杂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有效的阻止相分离。 4.我们选择11a做成器件,器件结构:ITO/PEDOT:PSS/PVK/Ir-complex:PFO+30%PBD/Ba/Al,分别考察了目标产物11a在不同搀杂浓度下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与亮度的关系,电流密度和效率的关系。目标产物11a在搀杂浓度为4%的条件下,电流密度为6.5 mA/cm<2>时,得到最大外量子效率为4%,电流效率为1.9 cd/A;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外量子效率为2.6%,电流效率为1.3 cd/A。 目前,我们正在合成新的磷光主体材料,并对器件进一步优化,相信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3年12月12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四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由中拍协秘书长李卫东做的《中拍协四届四次理事会暨四届八次常务理事会
我国电力系统当中,6~66kV配电网大多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而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故障就是单相接地故障,占所有电气短路故障的八成以上。线路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线
期刊
顶发射发光器件由于在实现有源驱动平板显示时不影响显示器件开口率,近年来引起了很多研究小组的广泛注意。传统有机发光器件一般由底部透明ITO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项部阴极反射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越来越繁重,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无法及时完成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即便使用办公软件进行学生的云
期刊
期刊
长期以来,改善硅镇静钢,特别是含硅量>0.25%的高硅活性钢热浸锌镀层质量,包括镀层外观、镀层厚度与镀层耐腐蚀性能等,始终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现有的新技术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
气候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农业的气候资源,农业生产活动只有与之相适应,才能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变不利为有利,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
本文针对莫来石的室温强度低,采取氧化锆增韧莫来石,提高莫来石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制备多孔ZTM陶瓷。 首先,采用行星磨和高能磨来降低莫来石粉体的粒度。通过行星磨球磨使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