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谭苑醍醐》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苑醍醐》是杨慎的一本考据笔记。全书三百余则,卷下设目。书中主要是考证语词、人物、名物、民俗、金石、地理等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通过对该书的内容及考据方法的研究,可窥杨慎考据思想之一斑,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专门论著对本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力图在吸取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考据学的角度对本书进行研究。笔者从《谭苑醍醐》的成书及版本、考据内容及考据方法、考据特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展开深入研究。全文的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谭苑醍醐》的成书及版本。包含作者杨慎的生平及著述简介、此书的著录及版本概况。研究杨慎的生平及著述的专著及论文多且详细,因此本文不赘述。《谭苑醍醐》的著录情况本文通过表格依序列出,版本流传及特征也很清晰。第二部分是此书的内容及考据方法研究。通过逐条的分析归纳,将此书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并详细介绍了考语词、考人物、考名物、考文献四个方面的特点;总结出作者在此书中运用了列举、溯源、辨误、存疑等四种考据方法。第三部分是研究此书的考据特点及存在问题。杨慎反对“束书不观”,力倡考据学风,加之其博览群书,因此该书充分体现了“反‘空疏’,重文字”及“尚博通,求实证”的特点。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杨慎在明清考据学中承前启后的地位,以及此书在考据笔记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对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2020年集中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建国以来遇到的影响范围最广、控制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考验。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危害性,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要求。协同治理理论是对传统治理理论的重新检视,有效契合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要求,以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武汉
学位
《升平宝筏》是清代前期张照在乾隆帝的授命下组织编写的连台本戏,编演唐僧西天取经故事。而《西游记》作为其重要改编依据之一,张照对其主题、情节和人物都做了不同程度改动,显露出一种统治者意志和文人情怀,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宫廷连台本戏改编的某些倾向,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主题上,《升平宝筏》新增了颂美升平和明君的主题,这与皇帝的意志、作者的情感需要和对戏曲调节演出节奏的选择都是有关系的。而《升平宝筏》在
学位
现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传统餐饮行业的转型升级,网络外卖新业态的出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日益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虚拟性等风险特征,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打破传统餐饮行业交易形式的网络外卖食品交易包含线上订购及线下配送两种模式,这不仅使外卖交易存在更多安全隐患,还加大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在中央机构“三局合一”改革背景不断深化及网络外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日益复杂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对网络外卖食
学位
唐代语音史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一环,研究这一时期语音史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料丰富,除韵书、韵图、音义、域外译音外,大量的诗歌文献仍然是唐代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方式。以唐代湖州27位诗人的946首诗歌文献为研究对象,其中古体诗258首,共538韵段,近体诗共688首,共688个韵段。通过排比湖州诗人诗歌文献用韵情况,分体编制韵谱,目的在于罗列事实,揭示唐代湖州诗人诗歌用韵与《切韵》音系之间的关系。对唐代湖州诗
学位
“剪灯三话”是对《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三部文言小说的统称,其中刻画出众多性格各异且鲜明的士人形象,这些士人大多是指古代社会为官从政或是具有儒家特征的读书人。“三话”的53篇小说中共有42篇小说塑造出不同的士人形象,他们或是落魄、怀才不遇的文士,或是隐逸之士,或是真情之士,有坚守儒家济世理想的大人物,也有易代战乱、市民经济下的迷茫小人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剪灯三话”中的士人形象,主要
学位
袁中道作为明代公安派的殿军,他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观念一直掩藏在其兄袁宏道的光芒之下,但其实在公安三袁中,他创作诗文的数量最多,其中游记散文的成就十分突出。就目前资料显示,存于袁中道《珂雪斋集》中的游记篇目共121篇,日记体散文《游居杮录》十三卷,两种文献共同记录了袁中道青、中年阶段的旅居经历。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袁中道游记散文中所呈现的文学版图作整体的划分与观照,缕析出“荆楚-吴越”区系的“
学位
《汉宫秋》是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最著名的存世之作,作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它以彼时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故事为剧本原型,以其独特的布景抒情和描人写物方式,渲染、建构了一种浓郁不可说的悲苦情境,在中国古典悲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论文以戏剧理论中的“情境”概念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论,明确《汉宫秋》在元曲发展与昭君故事演变史上的突出地位与其戏曲情境密切相关。绪论部分梳理了戏剧情境论的理论沿
学位
“临川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的合称,是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文学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反映,汤显祖受人生经历与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对死亡存在敏锐的感悟,这些思想有意无意融入汤显祖的创作活动,使“临川四梦”中有大量对世人死亡态度和死亡世相的描写。生死相依,对汤显祖作品死亡意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关照其至情的人生哲理,具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价值。前人的研究集中在汤显祖以爱情超越
学位
李佩甫是一位对社会现实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当代作家,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城乡之间由于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激烈的冲突。本文运用文本细读、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李佩甫的乡村小说进行研究,探讨李佩甫的乡村书写对当代文学的积极贡献和现实关照的当下意义。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梳理了李佩甫乡村小说的创作脉络和厘清乡村小说相关概念。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重大的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疫情,社会各界积极抗疫,文学界以道义之心自觉发声,各种文学组织和文学团体积极展开文学活动,大众参与的文学抗疫热潮形成,出现了大量的抗疫文学作品。在此背景下儿童诗歌热潮也在灾难中掀起,从整体来看抗疫儿童文学本着灾难下文学对儿童的本能性关照,有着“抗疫”“急救”的创作姿态,创作迅速且繁杂。从现有抗疫文学创作的相关文学批评中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