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AM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SSAM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结合了微观交通仿真技术与仿真冲突分析技术的新型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微观仿真模型,然后利用仿真冲突分析软件SSAM(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的简称)对仿真模型进行冲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仿真冲突代替历史事故和现场交通冲突对交通设施进行安全评价。论文依托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七《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示范应用》,对基于SSAM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首先对SSAM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信号交叉口与高速公路合流匝道分别建立面向冲突仿真的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并利用SSAM对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冲突分析,最后根据实测交通冲突数据对这种基于SSAM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由于相比于以往的通行能力研究,交通安全评价对微观仿真模型模拟车辆运行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论文提出了面向冲突仿真的两阶段参数标定方法,对VISSIM与SSAM中影响仿真冲突产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标定,并深入研究经过两阶段参数标定后仿真冲突与实测冲突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VISSIM仿真模型能够对信号交叉口与高速公里合流匝道处的交通冲突情况进行模拟。特别是对VISSIM和SSAM中影响仿真冲突产生的关键参数进行两阶段参数标定后,仿真冲突数与实测冲突数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明显减少,两者之间的线形拟合程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分别根据仿真冲突数与实测冲突数进行安全排序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基于SSAM的间接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对信号交叉口处变道冲突以及合流匝道处交通冲突的模拟仍存在一定缺陷,如何提高冲突模拟精度并简化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过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其他文献
作为红外搜索与跟踪领域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在复杂背景的红外图像中对小目标检测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研究的即是这个领域的两项
我国正处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时期,路基沉降的控制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中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其质量,要掌握路基沉降的实时变化情况,最好可以用一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提速,对于路基稳定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路基的沉降控制更成为了影响时速的关键性因素,如何使工后沉降达到规定要求的15mm以内也成为了摆在研究人员面
与传统微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系统具有高方向性,强抗干扰能力,高测量精度、高的空间分辨率及垂直分辨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三维成像、深空探测和自主安全着陆等领域。激光高度
考虑到旅客需求对客运站旅客服务方案设计的影响程度,现有的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方案还不能满足旅客对交通出行的各种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