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策化略研究——以SZAD图书馆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信息的价值对推动社会现代化、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教育普及、政治民主等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公众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信息网络、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所具备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优势,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公共接入点,利用信息时代的历史机遇,通过提供民主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权利,培养全民信息素养,对促进社会、职业、教育、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加强,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事实证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发展已势不可挡,如何在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成为越来越多图书馆人及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图书馆专业知识,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策略。本文研究思路是:通过比较研究和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实现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是适应信息社发展需要,实现信息民主获取,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揭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对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引入SZAD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实例,以公共产品的视角分析制约SZAD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实践的诸多因素,即对SZAD图书馆信息服务投资主体、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社会化服务综合能力提升、资源共享共建发展缓慢不利用于信息的民主获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结合SZAD图书馆工作实际,提出实现SZAD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具体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得以全面发挥。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结合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严峻的养老问题由此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很大的提高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内涵,构建慢性病管理分工协作的内涵框架,基于该内涵框架调查典型地区慢性病管理分工协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调研地区之间的异同点,总结特色经验,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内容一是对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和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构建慢性病管理分工协作内涵框架,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二是基于慢性病管理分工协作概念框架梳理调